說實話,從未想過有一天,困擾中國品牌持續發展的因素,不再僅僅是技術、品質和創新,也不僅限于合資品牌的八面圍剿、四面楚歌,以及消費者不信任的眼光,而是自相殘殺,互相詆毀,公關水軍一起上,為了一塊小小的地盤,撕咬著對方,忘記了出發時的初衷。 近日,在2016中國汽車論壇上,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直言,最近在中國品牌之間其實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現象——相互詆毀。有一些企業不是把精力和資源投放到 產品、用戶或者體系能力上面,而是投到了一些損人不利己的方面。他指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還要進行內耗,實在太糟糕。 朱華榮戳破了目前中國品牌之間,尤其在市場營銷方面,存在的一種惡習——自己人先打自己人,在看到同行發布新產品、新戰略之時,便出來說風涼話;在同行出現問題或危機之時,不是守望相助而是落井下石,在各個論壇、社區、微博、微信群里互黑、互踩也是屢見不鮮。 有人認為這很正常,根源在于中國人的劣根性,慣于窩里斗。就如柏楊在《丑陋的中國人》一書中所說,“中國人的窩里斗,可是天下聞名的中國人的重要特性。三 個日本人做生意,好,這次是你的,下次是我的。中國人做生意,就顯現出中國人的丑陋程度,你賣五十,我賣四十,你賣三十,我賣二十。中國人最拿手的是內 斗。” 但筆者認為,這樣的邏輯并不正常。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正常邏輯難道不是大家共同把蛋糕做大,相互得到更多的市場份額嗎?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說,“十三五”期間可能是中國品牌更好的發展時期,有三個理由:一是實力增強,大家都在發展;二是消費者成熟了,對外國品牌的盲目崇拜少了;三是可能有一些品牌淘汰出局,優勝劣汰會更明顯。 共同發展,健康競爭才是未來致勝的正途啊。換句話說,即使有競爭,也應該遵循商業規則,光明正大地在研發設計實力、產品顏值品質、用戶吸引力等方面比拼個高下,而非在陰暗的地方丟出一朵兩朵毒蘑菇,踏著同行摔倒的身影向前走。 最近的例子來自樂視——4月20號樂視“無破界不生態”布會之后,有媒體在朋友圈曬出了一些公關前來“溝通”的圖片,詢問能否刊登一些內容有些“犀利”的 文章。事后雖然沒有挑明是哪家公司請的黑公關,但肯定是同行無疑。賈躍亭無奈地說,“不斷被黑的夢想才更值得去實現。黑子越多,越能激勵我們執著前行。感 謝黑子。” 如此惡劣商業競爭環境,不僅針對樂視這樣有獨特商業模式的行業攪局者,在一些傳統大型車企間也常有發生。有同行曾透露,曾有一家企業的公關部常找專人策劃槍文,目標是“狙擊”在同一地域同一細分市場的另一家競爭對手。 按說,企業做到那么大,企業家心中的格局一定超越常人。在中國2000多萬輛的整車市場中,只要用心做產品,真心對用戶,還愁沒有立足之地?非要黑了別人,自己才能過得更好嗎?難道不應該把眼光放遠,以開放共享的態度面對競爭嗎? 看看國外的例子,別的不說,就以寶馬、奔馳兩家人們眼中的“死對頭”為例。在德國贏取世界杯之后,兩家的祝福廣告遙相呼應——寶馬是“敬友誼、為悍將、齊 喝彩”,奔馳則是“共把盞、齊上陣、共進退”;而在諾基亞出售here地圖業務之后,也是奔馳、寶馬、奧迪三家聯手,以190億元收購了該項業務。 日本車企就更不用說了,不管彼此間競爭多激烈,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都是相互攙扶、守望相助。在豐田、本田都工作過的廣汽乘用車總經理吳松感嘆:“他們盡管競爭,但日方私下里爭斗幾乎沒有。” 在當下中國品牌不那么強大的情況下,中國車企間的合作應是主流,競爭也應避免自相殘殺的粗暴互黑。就像寶馬與奔馳的海報所說,“再見江湖,相逢亦是對手;旗開得勝,合力所向披靡”。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