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品牌市場份額的增長中,汽車企業開始出現分化,有些企業開始嶄露頭角,比如長安的轎車、長城的SUV、比亞迪的電動汽車等。”董揚說。不過,中國品牌市場份額的增長主要依賴于SUV,這樣的紅利還能持續多久,董揚對此表示擔憂。 事實上,面對火爆的SUV市場,尤其是小型SUV市場,外資品牌也開始加大在該細分市場的新產品投放,中國品牌面臨的市場競爭日益升級。“由于中國特殊的道路狀況和消費習慣的不同,SUV車型在中國市場受到歡迎,但是這個車型的致命問題是油耗”,董揚指出,SUV車型體積更大、車身更重,油耗也更高。隨著中國的油耗法規越來越嚴格,企業要實現“2020年5升/百公里”的平均油耗,就要在技術研發上付出更高的成本,這對企業尤其是中國品牌企業提出更大的挑戰。 MPV車型也是中國品牌的一個增長點,從統計數據看,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MPV共銷售89.52萬輛,同比增長了19.3%,占MPV總銷量的88.1%,占有率較上年同期提升3個百分點。董揚指出,小型MPV從“小面”升級而來,不論車身尺寸、結構還是動力性都有明顯升級。“這類車型是完全由于中國市場需求開發而形成的在全世界范圍內很有特點的車型,如果這類車型得以發展,很可能成為中國品牌的亮點”,他表示。 與SUV和MPV的高增速不同,中國品牌轎車銷量一直在下滑。今年上半年共銷售中國品牌轎車124.34萬輛,同比下降了10.6%,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1.5%,市場份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個百分點。 中汽協會還公布了已經“失約”兩個月的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從上半年的產銷情況看,可謂一枝獨秀。6月新能源汽車生產19153輛,銷售21055輛,同比分別增長2.7倍和2.4倍。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生產76223輛,銷售72711輛,同比分別增長2.5倍和2.4倍,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同比分別增長了2.9倍和1.9倍,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占了64%。 面對如此成績,董揚坦言,“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雖稱不上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但我們的發展是比較快的”。他預計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能達到15萬輛。 汽車出口下降 車企“走出去”不能停 國內市場不好,國外市場同樣堪憂。今年以來,我國汽車出口量同比一直下降。根據中汽協會統計的汽車整車企業出口數據,6月汽車企業出口為6.78萬輛,比上月下降4.2%,比上年同期下降16.3%。分車型看,乘用車本月出口3.78萬輛,比上月下降0.8%,比上年同期下降20%;商用車出口3萬輛,比上月下降8.2%,比上年同期下降11.1%。 上半年,汽車出口38.51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13.5%。其中乘用車出口21.37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18.7%;商用車出口17.13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6%。 雖然出口市場也出現下滑,但汽車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能停。對于國際產能合作,國家非常重視,今年5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大力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而汽車是其中的重點行業。“中國在經過了30年高速發展之后,國內市場基礎建設總體需求放緩,這個時候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既符合中國實際又能滿足國外市場需求”,董揚說。 當然,汽車企業“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容易。“改革開放30年,看看外國大公司是怎么進入中國的”,董揚表示,汽車的國際產能合作不僅需要戰略指引,還要各方條件配合,比如前期戰略規劃、市場調研、當地資源調研等。企業在處理好與政府、媒體的關系外,還需要貿易、金融、保險、法律、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 董揚認為,不論是國企還是民營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會出現同樣的問題,比如太注重短期效應、缺乏長期規劃、耐不住寂寞、不愿意下苦功等。“不要總想追求20%的增長,在企業‘走出去’的道路上需要戒掉浮躁、踏踏實實,從目標國的需求出發,利用好目標國資源,做好產品。汽車行業愿意走出去,在政府和社會各界支持下一定能夠走出去。”對此,董揚信心十足。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