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既有很多相同之處,也有很多不同之處。中國和德國工業發展的水平不在一個起點上,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從我們了解的情況來看,德國實現工業4.0也需要8~10年,并不是德國現在已經實現了工業4.0,它在時間上和我們的“中國制造2025”大體在一個時間段。從內容上看,德國工業4.0和我們前期提出的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異曲同工之處。我看到一個介紹德國工業4.0很形象直觀的場景:工業3.0是機器設備數字化、智能化,圖上畫的是一個機器人從貨架上抓一個貨物裝進一輛卡車;到工業4.0仍然用了這張圖,只不過在貨架、機器人、汽車上都畫了一條小的弧線,這表明這三者互相都通過無線、寬帶、移動、泛在的網絡聯系起來。這就很直觀地表明,將來智能化的設備、產品之間,通過有線無線的通訊方式能夠連接在一起,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物聯網或者工業互聯網的概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最近的講話中也提到了網絡經濟的概念。今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工業互聯網的概念。我們要高度重視這方面發展的趨勢,抓住這一輪發展的機遇,趁勢而上,發揮后發優勢。 如果說有什么不同,就是我們的發展階段、發展水平不同。德國總體處在從3.0到4.0發展的階段,我們的工業企業有些可能還要補上從2.0到3.0發展的課,然后才能向4.0發展。我們要結合中國國情、中國工業企業的實際,把發展路徑選擇好,走一條更好更快的發展道路。 記 者:中國工業的4.0版本中,智能制造是否是很核心的一部分?目前我國的智能制造發展到什么水平?為推動智能制造發展,工信部將采取哪些措施? 苗 圩:去年以來我們在研究國際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內涵到底是什么。盡管各方面認識并不完全一致,眾說紛紜,各有各的觀點,但是不同中有共同點。共同點是由于有線特別是無線、移動、寬帶、泛在的網絡的推廣和普及,帶來了新一輪發展的機遇。互聯網能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工業的生產方式,提供了很多新服務、新業態和新發展模式。而且互聯網的技術到現在還沒有走到盡頭,它的應用更是日新月異層出不窮,所以互聯網帶來的變化需要我們高度重視,認真研究。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各國都在研究如何搶占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我們認為,互聯網和傳統工業行業的融合是要認真重視和搶抓的機遇,這也是所說的制高點的問題。還有一個切入點的問題,或者說主攻的方向。我們經過研究認為,抓智能制造就是我們主攻的方向。前幾年我們已經做了一些探索,比如兩化融合的試點示范,在這個基礎上把智能制造抓在手里,這是解決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根本路徑。
過去五年,我國工業企業在研發設計方面應用數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經達到54%,近五年年均增長4個百分點。現在很多工業企業甩開圖版,搞無紙化設計、數字化模型,這些方面的大量應用,減少了研發周期,提高了設計效率,也降低了研發成本。另外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生產線上數控裝備比重已經達到30%,近五年也是年均增長4個百分點。這些方面都有很好的發展勢頭。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