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圩:這些問題是我們發展中一直存在的問題。比如區域產業發展定位不夠清晰,區域產業結構趨同,沒有形成相互聯系的主體功能區,另外各地區在發展中基本處于互相競爭的關系,而不是競爭和合作關系。隨著經濟增速下行,這方面問題越來越突出。 要解決好這個問題,需要多管齊下,采取綜合性措施。一是落實好區域協同發展戰略,促進主體功能區規劃落地。哪些區域適合發展?哪些區域限制發展?哪些區域嚴格禁止發展?過去有一個主體功能區的規劃,要把規劃落地。二是要建立區域間協同發展的關系。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三大區域發展的戰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要把三個區域協同發展的戰略規劃好落實好。三是促進產業有序轉移。沿海地區一些產業,由于受到土地、資源、環境容量、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提出要轉移到成本更低、對企業發展更有利的區域,并且有的已經開始采取行動。我們想借助落實好三個區域協同發展的規劃,能夠促進產業有序地向中西部轉移。四是建立好企業聚集發展的環境。我們前期已經在各省批準設立了很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在這個基礎上,在促進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包括京津冀之間協同發展,設立工業園區。通過這一措施使區域發展更加協調,每個區域發展也有自己的產業定位,也能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記 者:可能這就要更突出整體布局? 苗 圩:這需要整體布局,也需要我們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比如一些要素的流動要能更加順暢,解決企業跨區域發展兼并重組所帶來的GDP核算、稅收分兩地繳納中的一些問題,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 記 者:我們注意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它是否是中國制造業未來的整體規劃和路線圖,基本思路是什么?與德國工業4.0相比,有哪些差別? 苗 圩:今年兩會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制定“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這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一件大事。回顧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在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這也是在歷史上我們時隔150年之后,重新又占據了制造業第一大國的位置。我們是制造業大國,但還不是制造業強國,還沒有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產業發展還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亟待突破。另外,我們還應該有一些重要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這些方面表明,我們還需要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去轉化、去努力、去奮斗。 根據這個思路,在中國工程院150多名專家花了一年半時間進行戰略論證的基礎上,我們又花了一年多時間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中國大體需要用三個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我們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中國制造2025”也就是三步走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也是一個路線圖,也有它的時間表。
待國務院審批通過發布后,我們還要組織工業行業認真宣貫這個綱要。這個綱要的主要內容大致是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強調創新驅動,二是質量為先,三是綠色發展,四是結構優化,五是人才為本。通過實施規劃綱要,我們為后兩步走奠定好的基礎。通過這十年的努力,我們能進入全球制造業的第二方陣。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