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地區一向是日系汽車在華的大本營,也是眾多日系零部件產業的 集聚地。不過,在不久前落幕的廣州車展上,記者沒有感受到日系零部件企業的“狂歡”氣氛,相反,雖然主辦方煞費苦心拼湊了由日資零部件企業和FBC上海 2014(亞洲制造業商談會)組團的零部件展館,但無論是從參展質量還是數量上看,參展企業都顯得有些意興闌珊。愛信、電裝等有份量的日系跨國零部件巨頭 根本沒有參展,其他參展的企業大多是日系的中小企業,產品也主要集中在機械加工類。在整齊劃一的幾平米的展位上,記者看到,展臺上擺放的實體產品寥寥無 幾,取而代之的大多是一些文字、視頻材料……參展企業很像應付公事。 2014年,日系車在華銷售全面下滑,與整車企業向來休戚與共的日系零部件企業,日子自然也難過。再加上高田安全氣囊事件的持續發酵以及日系零部件企業在華涉壟斷被罰等事件的影響,一向固若金湯的日系整零“資本聯盟”關系出現了明顯的松動跡象。日系整車開始調整在華供應商戰略,加大對本土供應商的配套占比,而日系零部件企業也開始了艱難的外部市場拓展,日系車新的整零格局正在重構中。 遭遇市場寒冬整零各自取暖 2014年,日系車企原先預計在華銷量總計將達到400萬輛。各家車企設定的銷售目標大多為兩位數的增幅。然而從最近豐田、日產、 本田、馬自達四家日本主流車企相繼公布的2014年11月在華銷量數據看,除了豐田之外,其他車企全部遭遇同比下滑,今年的銷量預期目標已經難以實現。 日產1~11月在華累計銷量110萬輛,同比微增1.7%。而豐田今年前11個月累計銷量為90.74萬輛,雖然有望突破全年百萬輛大關,但距離之前的110萬輛目標也很遠。 而受累于11月在華銷量降12%的影響,讓本田1~11月在華國產車銷 量同比跌了1.4%,出現了今年以來的首次累計銷量滑坡,全年銷量目標更是難以完成。惟一比較樂觀的是馬自達,今年前11個月,該品牌在華國產車銷量同比 增長16.1%,但其銷量基數也是四大日系車企中最小的。其實,日系車在華份額的萎縮從2012年就已經開始了。在不斷萎縮的市場壓力下,急于突破困境的 日系車企,不斷調整在華發展策略,為了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多的日系整車開始主動改變原有保守、固定的整零格局,將更多的配套機會轉向本地供 應商。 在這方面走得最快的是日產,幾年前,東風日產就宣布合資公司研發的自主品牌車“啟辰”零部件的本地采購率原則上要達到100%,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據不完全統計,在最近幾年來,東風日產已經開拓了以當地廠商為主的50多家新供應商。在內飾零部件、沖壓零部件、輪胎、車輪等領域,率先采用中國本土的零部件產品。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