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力集團的發展歷史也是通過不斷的并購和改制重組,最終成為國內金屬成形機床企業中的排頭兵。揚力是鎮辦小廠起家的企業,上世紀80年代先后更名為邗江縣第二鍛壓機床廠、揚州市第二鍛壓機床廠,此后憑借企業實力收購了邗江縣3家中小企業后企業規模逐步擴大。上世紀90年代相繼改制為股份制性質,并正式更名為揚力鍛壓機床有限公司。為了推進企業做強做大,揚力公司采取改制、重組與收購相結合的原則,相繼兼并收購了揚州市3家企業,并按照市場分類和產品研發方向分別組建五大獨立的經濟實體,于2003年正式組建了江蘇揚力集團,集團成立后企業的產、銷、利連續數年均居全國同行業之首。 成功的企業兼并重組,能夠實現強強聯合、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避免同行間惡性競爭,擴充優勢企業的產能,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國2009年發布的《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就提出“支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發展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與我國金切機床行業的大規模企業兼并重組相比,鍛壓機械行業的企業兼并重組還不多,但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可以預計今后我國鍛壓機械行業內的企業兼并重組會越來越多。 3.臺灣鍛壓機械企業的高效率和專業化分工協作值得大陸同行學習借鑒 臺灣鍛壓機械企業是國際公認的中小企業成功發展的典范,其特點是: (1)企業少,人員少,效率高。 臺灣鍛壓機械企業數量不多,且企業人數不多,平均每個企業員工只有幾十人,超過300人的企業很少。但人員精干,企業效率高,以2004年為例,臺灣鍛壓機械行業年產值196億新臺幣(約合49億人民幣),人均產值近百萬人民幣。協易公司員工280人,2004年營業收入32億新臺幣(約合8億人民幣),人均收入285萬人民幣。 (2)中衛體系完善,規模效益明顯 臺灣鍛壓機床企業間具有科學的專業化分工。中心廠致力于產品研發、質量管理、市場營銷、關鍵件加工和整機裝配、調試等,衛星廠則進行規模化零部件生產。整個中衛體系既發揮出類似于大型企業的規模經濟性,又不失中小企業獨有的經營彈性和靈活。此外,中衛體系的建立,還使同行企業間形成聚集效應,相互間緊密協作,共存共榮。仍以協易公司為例,該公司員工總數280名,技術人員就有近百人,企業主要從事新產品開發和產品的總裝、調試,除個別關鍵件外,絕大部分零部件均購自衛星廠和標準件廠。其主要產品——C型沖床的交貨期只有15天至30天,售價為日本同類產品的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