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機械工業的發展形勢出現了很大變化,市場持續弱勢,企業訂單大幅減少。這一方面受歐債危機延續、歐美國家經濟弱勢增長影響。另一方面,也同裝備工業自身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相關。 業內人士認為,經過連續七八年的高速增長后,今年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發展或將開始出現轉折。要徹底改變行業發展模式,順應轉折并保持持續發展,根本途徑是加快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要加快轉型,需著力推進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性制造的轉變,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建立起支撐轉型升級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推進制造業與信息化的融合發展。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朱森第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切中肯綮地指明了裝備工業轉型升級的路徑。 發展服務型制造 加快實現產業形態轉變 中國工業報:入世十年,是中國機械工業發展的黃金十年。特別是近年來,我國裝備制造業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勢頭。這同我國工業化的發展階段密不可分。但隨著資源、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裝備制造業昔日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轉型升級迫在眉睫。您認為,實現轉型的關鍵環節是什么? 朱森第: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是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盡管難,但迫在眉睫,必須盡快實現,否則難以為繼。 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關鍵是要找到有效途徑。對于裝備制造業而言,要轉型,首先要實現產業形態的轉變。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 目前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業態可以說是生產型制造。即以產品的加工、生產、裝配、組裝為主體的制造。這種形態的產業,資源消耗高、環境影響大、效率效益低。 從制造業當前所面臨的環境看,不僅受到資源、能源的制約,還在用戶的需求不斷提高上,用戶要求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務。隨著產品的生產變成大批量的定制方式,產品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受到擠壓,而服務的增值,在整個制造過程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于是,逐漸形成制造與服務相融合的新的產業形態,即服務型制造。 服務型制造的產業形態是產品+服務、是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服務型制造向客戶提供的不僅僅是產品,還包括依托產品的服務,或者整體解決方案,也包括圍繞產品生產全過程的各類服務。也就是說,不僅包括原有制造業固有的加工、制造、裝配等環節,還包括制造過程中前端的產品策劃、設計、創意、咨詢等環節,包括產品制造過程中各類服務,也包括產品到用戶手中后的各類增值服務,并且這些服務逐漸走向專業化、社會化。
金融危機過后,發達國家紛紛提出“再工業化”戰略。其“再工業化”不是簡單地回到生產型制造的業態,而是集先進技術、設計、服務等為一體的制造業,可以理解為我們提出的“高端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