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集中爆發的風機倒塌事故掀開了國內風電設備制造行業產品質量不穩定、管理錯位的隱憂。一臺臺折翼的風機警示我們,不穩定的因素或許正一步步把風電行業推向深淵。
由于行業的透明度差,暴露出的事故只是冰山的一角。風電行業事故頻發的真相隱匿在低價競爭、質量不穩定、人才流失、運維脫節、管理失位之中。 資深業內人士表示,11萬臺機組里倒幾臺是在所難免的,事故之間沒有共性原因,都是單獨造成的,具體某一臺的倒塔事故要具體分析。事故給風場造成巨額經濟損失,更有損于企業聲譽。多重因素釀成的苦果,亟待攻克消解。 風電設備質量不過關,劣質產品充斥市場是困擾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的一大弊病。“風電企業為了在激烈競爭中取勝,不斷擠壓利潤空間,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價格偏低的部件,低價無序競爭導致了劣質產品充斥市場,給事故埋下了隱患。”一位從事風電工作多年的業內人士表示,“受產能過剩影響,供應商必須維持較低的成本,為獲取訂單往往‘另辟蹊徑’,不是很公平。除此之外,重價格輕質量的低價投標使得‘劣幣逐良幣’現象層出不窮。” 面臨平價上網的壓力,把降低度電成本作為第一要義的風電行業將壓力傳導分攤到部件質量、吊裝、維護、機組改造和風電場管理等環節,為風機損壞事故埋下了隱患。一位整機制造商負責人稱:“中國風電企業太愛投機取巧了,急功近利,中國企業的資信是不賺錢的,阿貓阿狗都敢賣風機。” 隨著我國風電市場向低風速方向偏移,這些地區往往地形復雜、氣象災害頻發,這就意味著造價的不可控。湍流強度比較大,振動比較高,導致風機在實際出力過程中可靠性容易出現問題。且低風速地區地域寬廣,規模較大,機位點比較分散,后期運維難度較大。 機組安裝、施工質量差是導致事故的主要原因。“設備質量不錯,本來設計得挺好,但是施工質量不好,高塔筒柔性差,可能還是有問題的。”龍源電力一位工程師表示,“低風速首先必須要保證安全性,降低施工的難度。”為了在低風速地區實現發電,提高捕風效率,國內不斷增高塔筒高度,加長葉片,但由于沒有長時間運行,安全性有待驗證。“控制要跟得上,整機的控制、變頻的控制、震動的控制,如果光增高了,變長了,一下子共振了,風機就倒了,這些都是配套的。” 除以上直接原因外,機組研發和運維脫節、以包代管也是致使風電事故發生的一道需要克服的問題。目前中國絕大部分風電場,主要依靠現場人員登機判斷和處理機組故障,檢查和排除安全隱患。公司總部和片區的技術人員不能通過遠程直接參與風電場機組的故障判斷和檢查,難以給現場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設備廠家的公司總部、片區除了提供備件外,難以對現場機組管理、故障判斷和處理起到直接的作用。風電場與公司總部、片區之間嚴重脫節。 此外,從國外買圖紙起家,技術也是一大突破困境。在機組出質保后,風場維護人員無縫交接困難,眾多風電場的運維質量和現場人員的技術水平擔憂。 東方電氣王明軍的觀點是,眾多風電場在機組出質保后備件供應不及時,要確保機組正常的維修和運行更加困難。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發電量指標,維修人員不按機組應有的安全保護和設計要求進行維修,不惜去掉冗余保護,采取短接線路、修改參數等方法導致機組長期帶病運行,人為制造安全隱患。 在機組出質保后,有些風電場業主以低價中標的方式,把機組維修和維護外包。而外包運維企業為了盈利,把現場人員的工資收入壓得很低。中國大多數風電場地處偏遠地區,條件艱苦,年輕人已對強度大、工資低、危險系數高的工作的接受程度大打折扣, 致使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流失、斷層。 造假、低價競爭、原材料質量把控不嚴、風電場監管失位、技術人員流失,一臺臺折損的風機為風電行業敲醒了警鐘。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