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對于中國汽車市場尤其是中國品牌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時間段,對于整個中國汽車市場來說,從整體低迷走向復蘇是一個大的趨勢,中國品牌借助于低價SUV、MPV產品的集體爆發,也迎來了這些年少有的能和合資品牌產品在細分市場正面死扛并取得優勢的機會。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合資品牌還是中國品牌集群,都有了一次大浪淘沙的洗禮,很多對市場應變不利,產品口碑較差的品牌很快邊緣化甚至出局。中國品牌似乎要迎來自己的全盛時代,畢竟從銷量數據上來看,中國品牌SUV產品的集體大爆發的確光彩照人。 進入2016年之后,情況似乎發生了少許變化,中國品牌SUV開始出現大面積的銷量遞減,很多之前銷量超過兩三萬臺的SUV產品,開始逐漸下滑,就連之前很多明星產品,如寶駿560、長安CS75、瑞風S3,出現的下滑幅度都很大,從上兩月的銷量數據來看,中國品牌SUV產品正在逐漸失去在前十位榜單中的份額,被合資品牌進一步蠶食,之前那些對中國品牌SUV前景充滿無限樂觀的人們也開始思考這種一股腦的SUV投機行為的弊端在哪里? 也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合資SUV產品的強勢回歸,很多朋友也對中國品牌表有了很多唱衰的聲音,注意點倒是不難理解,對于很多中國品牌廠商來說,SUV算得上是一個救命稻草,因為很多二三線中國品牌也只有那么一兩款SUV獨自支撐,當SUV產品出現大面積的銷量下滑,也就意味著這個品牌和廠商的半壁江山都被砍掉了,或者說將寶壓到SUV產品上,弱化或者放棄轎車和MPV產品的研發,一旦SUV有個閃失,那么這個品牌和廠商也就命懸一線了。 在我們的標題中,我們提到了重回原點,言下之意也很明了,這些年中國品牌有了大面積的產銷提升,但是小李車評認為,對于大多數中國品牌廠商來說,可能這些年更多實現的是量變,并沒有實現質的飛躍,舉個例子吧,多年之前,中國品牌剛剛起步時,大多數廠商都是靠模仿成熟的合資或者進口產品艱難起步的,這放到今天來說,怎么著也算得上是侵權了吧,當然中國品牌一線陣容的很多廠商已經拋棄了這種做法,更多通過并購和建立設計中心進行研發,但是很多二三線品牌廠商,時至今日依然靠模仿抄襲別人的設計來獲取生存,具體我們也就不做點名了,大家心里都有數。那么問題來了,這么多年過去了,中國品牌起步時的黑歷史還在頻頻上演,依然通過外形上來吸引消費者來購買產品力很一般的汽車,能說中國品牌已經發生質變了嗎? 既然說到產品力,我們不得不提一提很多中國品牌廉價產品的一個通病,我想這也是一個隨時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對于很多中國品牌廠商來說,可靠性似乎歷來都是一個難以解決的課題,很多產品在剛剛購買時,由于配置方面的優勢,以及新車的緣故,所以整體駕乘感官是比較越級的,尤其是和同等價位的合資產品相比,但是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這些產品在可靠性和穩定性方面的問題就開始逐漸顯現出來,各種部件異響、發動機突然熄火、輪胎異常磨損、漏油、空調和電子設備失靈時有發生,客戶體驗會變得比較差,通過時間換算,中國品牌SUV開始下滑的時間,正好是它們起勢一兩年以后,口碑評級降低,出現集體銷量沉降似乎也有這樣的原因存在,在經歷了一輪過山車式的起伏之后,中國品牌將更多的問題抖落出來。 當然完全唱衰中國品牌似乎有失偏頗,畢竟還是有很多車企還在辛苦耕耘,目前來看,中國品牌一線陣容中的大多數品牌還是能給我們信心的,長安、吉利、上汽、廣汽等品牌依托背后的國際廠商,在技術和設計研發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也已經開始在向下一輪的汽車新天地—新能源、無人駕駛邁進,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品牌的優秀代表們在起伏中平穩向前的希望。 在中國品牌陣容中,最令人唏噓的可能還是奇瑞了,這是中國品牌的拓荒者之一,直到今天為止產品口碑依然優秀,但是在上一輪車市寒冬之后,和上述幾家逐漸拉開了差距,也似乎有了被邊緣化的趨勢,奇瑞不可謂不努力,只不過在產品設計方面一直缺乏足夠的想象力,所以現在奇瑞的產品被很多人詬病外形落伍,但是和那些抄襲模仿的廠商比起來,奇瑞依然是一家值得尊敬的中國品牌,我們也相信隨著奇瑞戰略轉型的推進,奇瑞復蘇不將是難事,這也是中國品牌的希望,逆境中依然沒有失去底線。 對于拐點來臨之時,中國品牌是否會重回原點,有答案也沒有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中國品牌將會被清理出局,始作俑者不是別人,將會是他們自己,響應的,拐點過后,堅持努力創新的品牌在經歷市場大潮的二次拍打之后,將會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