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物極必反”,在中型SUV市場上,當所有人都看準這個機會,中型SUV可能由“風口”變“雷區”。對于今年扎堆兒推廣中型SUV的自主車企而言,筆者認為應該給提個醒。 首先,自主品牌推出中型SUV是對自身品牌力的一個巨大考驗。從價格上看,自主中型SUV的市場消費群體與合資緊湊型SUV消費群體相重合。如何更多爭取這部分消費者,技術是一方面,品牌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這部分消費者對性價比的重視程度已經開始降低,對品牌力的關注程度開始上升,而這恰恰是自主品牌中型SUV的軟肋之一。提高品牌影響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希望自主品牌中型SUV能夠穩扎穩打,不要只是曇花一現。 其次,自主品牌推出中型SUV是對動力總成核心能力的巨大考驗。4.8米以上的車身長度、接近兩米的車身寬度、整備質量在1.8噸以上,縱觀自主品牌目前的中型SUV產品,還沒能夠輕松駕馭如此車身體量的動力總成。包括合資品牌在內,具備這個級別動力總成的企業也相對較少。另外,由于碩大的車身,會放大共振、抖動等現象,對自主品牌在NVH(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也是一個考驗。打造一款質量上乘的旗艦車型,自主品牌任重道遠。 最后,自主品牌推出中型SUV也是對市場趨勢的巨大挑戰。近幾個月,自主SUV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一些以前暢銷的車型出現銷量下滑的態勢。SUV銷量前十名中,自主品牌僅保有三席。與此相對應的是,合資緊湊型SUV表現非常突出,而這恰恰是與自主中型SUV正面交鋒的競爭車型,市場大趨勢似乎不利于自主中型SUV的推廣。但令人欣慰的是,自主中型SUV上市的時間集中在下半年,留給自主品牌調整的時間與空間還相對充裕。 向上走是自主品牌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們看到,一些自主品牌推出的產品擲地有聲,而另一些企業推出的產品很快就被人遺忘。究竟是腳踏實地向上走還是誤打誤撞向上走,估計所有企業都會選擇前者,這需要踏實穩定的心態、扎實可靠的工作和集腋成裘的精神。我們希望自主品牌推出旗艦型的中型SUV,也希望這些產品能夠成就一個品牌,抒寫一段輝煌。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