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吸人眼球的高端車型,一邊是更具影響力的新品牌,“向上”雖已在自主車企間達成共識,但在“進化”的岔路口,大家選擇了不同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奇瑞等自主車企都曾有過品牌擴張的經歷,但產品或互相蠶食或難以為繼的窘境,迫使車企“回歸一個品牌戰略”。而在產品高端化進程上,自主品牌同樣步履維艱:2014年,隨著以哈弗H8為代表的一輪向上沖擊折戟,各自主車企對“向上”的積極性更多只掛在嘴邊;2015年,除吉利博瑞上市并取得一定成績外,自主車企在中高價位市場的表現仍平淡無奇,產品的主銷價格區間也長期處于8萬~12萬元左右。直到進入2016年后,自主車企才陸續發布了高端產品,但由于新品上市時間普遍較短,目前很難評估高端化產品對自主“向上”的影響力。 雖然兩種方式各有難處,但自主“向上”終究繞不開這兩條路徑,一場關于“創建新品牌還是打造高端車”的討論,再次成為汽車行業內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新品牌欲擺脫傳統認知 在自主車企普遍以高端化產品緩步推進“向上”計劃的大環境下,吉利汽車和長城汽車仿佛是兩個異類。事實上,吉利此前宣布回歸“一個吉利”的戰略是在2014年4月,與全新LYNK&CO品牌發布的時間間隔還不足3年,作為一個曾在品牌擴張方面吃過虧的汽車企業,業內有聲音認為,吉利再一次開啟新品牌的思路并不明智。 針對吉利為何選擇重新樹立新品牌的問題,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林杰表示:“LYNK&CO品牌的定位是‘生而全球化’,從產品的設計研發到生產銷售都瞄準全球市場,產品的風格及目標客戶群體更加年輕,與現在吉利的產品有很大區別。”林杰告訴記者,“雖然新品牌在發布前飽受各方質疑,但當人們看到產品時,對新品牌的態度有了很大改觀,當現有品牌無法支撐新產品的特性和理念時,建立一個全新的品牌就是有必要的,LYNK&CO品牌也因此誕生。” 堪稱SUV領導者的長城汽車,同樣選擇了在今年發布全新品牌WEY。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與媒體溝通時心直口快,但對企業發展層面的問題,他一向保持相對保守、謹慎的態度。對于WEY品牌,魏建軍直言短期內需要通過其他品牌的盈利來支撐其發展,那么,對市場培養期尚不確定的WEY,魏建軍執意打造新品牌的初衷何在? “從長城現有的SUV家族中獨立出一個新品牌,在具備豪華感的同時,價格讓消費者相對易于接受。”魏建軍稱WEY是定位“輕奢”的汽車品牌,而非人們認為的高端或豪華品牌。“WEY的主要價格區間在15萬~20萬元,這是占據了合資品牌主流產品的價位區間,但我們產品做工、配置與高端產品并無太大差距。”魏建軍表示,WEY品牌旗下產品強調超高的性價比,就是為了應對合資品牌主流產品。魏建軍坦言,雖然近年來哈弗產品的平均售價有所上漲,但消費者往往會根據銷量最大的車型給品牌定性,長城汽車想要真正實現與合資品牌分庭抗禮,還需要再上升一個臺階,這便是WEY品牌成立的意義。 吉利與長城是近年來自主車企發展中的佼佼者,作為引領自主品牌“向上”的中堅力量,發布全新品牌的節奏也不謀而合。從雙方對新品牌成立的認識看,都提到了現有品牌無法支撐新產品的客觀因素,如果說前幾年的品牌擴張是為了“多生孩子好打架”,此次,二者再次選擇成立全新品牌,更多地是出于對企業發展需求和品牌“向上”更為深刻的認識。 高端車欲提升品牌含金量 在自主“向上”的岔路口,更多車企選擇了在現有品牌內部發展高端化產品。近期,長安CS95、廣汽傳祺GS8、江淮瑞風A60等自主高端產品紛紛亮相或上市,掀起了一股集體“向上”的小浪潮。“在現有體系內開發高端化產品,無論從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方面,可預見的風險都比成立全新品牌低。”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除了風險程度較低以外,產品高端化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利用多年積累的經驗和品牌口碑為新產品鋪平道路。廣汽集團執委會副主任、廣汽乘用車總經理郁俊對記者表示:“傳祺自誕生之日起,便從中高端起步,并通過一款款產品使廣汽傳祺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逐步提升。”他說,“品牌與產品的提升相輔相成,傳祺GS8自8月開啟預售以來,目前訂單超過1.6萬份,正是因為之前產品給消費者留下了較好的印象,GS8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這樣的成績。從品牌的角度說,如果GS8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傳祺品牌的‘含金量’也會因此提升。” 對于自主車企推全新高端品牌,廣汽乘用車公關部部長劉飛雷表示,這種做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品牌培養。而在原有體系內進行產品升級,不僅能建立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也可以有效借鑒之前產品上的成功設計并改進不足,讓新產品更加成熟可靠。 值得一提的是,哈弗H8是近年來首款以這種方式沖擊中高端SUV市場的車型,但其由于種種因素錯過了上市的最佳時期,上市后銷量也相對低迷,品牌形象雖未受到負面影響,卻也制約了其后續發力的空間。今年上市的哈弗H7月銷量目前已突破6000輛,是目前自主品牌在中型SUV市場上的最好成績。但由于H7定位低于H8,哈弗品牌若想在H7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就要邁過H8在消費者心理的這道“坎兒”。 魏建軍認為,H8如果沒有推遲上市,市場上的銷量表現可能截然不同,有專家對此表示認同。“作為工業產品,汽車新品出現一些小問題是正常的,只要廠家積極主動解決問題,消費者會感受到企業的責任心。另外,基于市場的使用反饋,可能更有利于企業發現并解決問題。但在風云萬變的市場環境中錯失良機,便會很快被其他同類競品所淹沒。自主品牌在后續推出重要車型時,若遇到問題也應選擇更穩妥的方式處理。”這位專家說。 事實上,自主在“向上”過程中選擇的兩種不同路徑并無優劣之分,每家車企的選擇都是在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特點及經驗之后所做出的慎重決定。無論在產品研發實力、制造工藝以及科技配置上,自主品牌產品的進步都非常迅速,但隨著合資產品價格的下壓,眾自主車企也意識到時間所剩無幾。而在這一輪“向上”突破中,不僅讓業界看到了自主品牌厚積薄發的硬實力,也展現出自主向合資奮起直追的強烈愿望。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