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擋降速的中國汽車工業,在“互聯網”大潮下也孕育著新的機會。汽車金融便是一例。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汽車金融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14年度中國汽車金融公司行業發展報告》,截至2014年底,我國汽車金融市場規模已超過了7000億元,2012-2014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3.6%,滲透率也已超過20%。 國內車市持續幾年的產銷兩旺為汽車金融提供了豐厚的土壤,然而2015年卻又成為新的拐點——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統計,2015年1-11月我國汽車銷量為2178.66萬輛,同比增長僅為3.3%。 市場帶來的微妙變化已經在汽車金融領域有所體現。2015年,“互聯網”成為不少汽車金融參與者的全新標簽;而在“新常態”下擁抱“互聯網”,汽車金融參與者們更需要做出勇敢的嘗試。 危中有機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182.39萬輛和2178.66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8%和3.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因此將原7%的全年預期增幅下調到3%。 雪上加霜的是,增長乏力的背后,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還在一路飆升。至2015年11月已達到61.8%的高位,比10月份上升了7.7個百分點,亦高于警戒線11.8%。產銷矛盾不斷激化,為爭奪更多市場空間,主機廠先后官降,經銷商原本利潤微薄甚至虧損的新車銷售業務更捉襟見肘。 傳統新車銷售市場上方籠罩的陰云,迫切需要新的利潤增長點來打破。2015年12月,德勤發布的《2015汽車金融白皮書》中,將汽車金融業定義為將延續汽車業生命力的關鍵要素。在其看來,中國汽車行業在經歷了粗放式和外延式擴張發展階段后,發展創新、高效的汽車金融服務,是汽車廠商抵御傳統業務下滑,打通各服務環節的“殺手锏”。 而從新業態形式對主機廠業績構成的改變來看,汽車金融也確實稱得上是汽車產業鏈上最富有活力的一環。在被稱為迄今為止汽車流通業內最大一樁并購案——廣匯收購寶信中,盡管寶信三年來凈利潤遭遇滑鐵盧式下滑,但仍被廣匯斥資95億元大手筆收購。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寶信被廣匯看中的一塊“瑰寶”——增值服務。根據寶信汽車披露的財務數據,2014年,寶信汽車來自包括汽車保險、汽車金融、二手車等業務領域的汽車增值服務的收入達到3.71億元,較2013年增長高達60.4%。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中國汽車金融滲透率約為20%,而美國和印度分別為80%和70%,滲透率最低的俄羅斯亦達到30%。“根據我們的預估,到2020年汽車銷量能達到3000萬輛,汽車金融滲透率將達到50%以上,整個汽車金融市場會達到1.5萬億以上。”易鑫資本汽車金融平臺總經理助理李威表示。 聞風先動 一邊是傳統業務的廣闊前景,另一邊是“互聯網”的風云激蕩,汽車金融也隨風起舞。 2015年2月14日,吉利與法國巴黎銀行宣布,其共同成立的合資汽車金融公司的籌建申請已獲得中國銀監會的正式批準。緊隨其后的3月25日,比亞迪與西安銀行合資設立的比亞迪汽車金融公司也宣布成立。 事實上,從早在2004年上汽集團與美國通用金融以及上海通用汽車三方成立的上汽通用汽車金融,到2009年首家國內自主品牌汽車金融公司——奇瑞汽車與徽商銀行成立的奇瑞徽銀汽車金融,再到2010年和2011年廣汽、一汽兩大汽車集團分別成立的廣汽匯理汽車金融和一汽汽車金融……據不完全統計,11年來,僅汽車企業牽頭在國內注冊的汽車金融公司就已多達24家,經銷商集團、互聯網巨頭等下設的汽車金融公司及業務更不計其數。 不僅如此,2015年以來汽車金融與“互聯網”開始有了更為深刻的融合。2015年,大眾汽車金融(中國)相繼推出了汽車貸款在線預審平臺和經銷商在線平臺,開啟了全新的汽車金融服務模式。大眾汽車金融(中國)CEO科瑞爵坦言,“隨著‘互聯網’在整個市場中不斷發展和深入,汽車金融也開始擁抱互聯網。變化的市場在帶來新挑戰的同時,更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互聯網汽車金融的蛋糕更是吸引了一大批P2P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國范圍內以車輛抵押借款為主要業務的P2P平臺已突破200家。隨之而來的是,用更新穎的商業模式全面覆蓋汽車全產業鏈金融服務的互聯網汽車金融,幾乎已滲透到汽車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 迎風而上 “原來我們要找客戶,現在是通過篩選客戶進行精準營銷。原來需要客戶提供各種資料,進行所謂的信審風控把握,現在通過大數據預售模式來進行風控。”在創富融資租賃上海公司董事長陳云薇看來,互聯網汽車金融帶來的改變決不僅限于信息流渠道,還包括業務流管理及資產證券化。 互聯網汽車金融依托線上和線下雙向渠道,打破制度上的障礙,大大縮短貸款申請以及放款的周期。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并不僅僅意味著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更多的是為汽車金融的發展剔除了制度上、市場推廣等方面的障礙。 以美國為例,每銷售出18輛汽車,就有1輛汽車的購車貸款來自汽車金融業排第一的Ally(美國聯合汽車金融公司)。而Ally的商業模式正是利用互聯網金融線上引入資金,配套線下的汽車金融服務,從而形成資金鏈和資產端的閉環。這就解決了線下傳統業務的資本補充問題,同時也擴大了自己的汽車金融業務范圍。而從投資者角度來講,既能實現投資人的穩定收益,又能保障其資金安全。 2015年以來,眾多廠商、經銷商、電商平臺等紛紛入局互聯網汽車金融,整個行業正迎來快速發展的風口。不過,由于社會征信體系不完善等諸多因素,行業風險也成為業內共識。目前,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以及P2P網貸公司紛紛布局汽車金融,為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公司帶去巨大的競爭壓力。與此同時,互聯網公司在數據積累、用戶體驗、交易支付等環節的持續創新,也為汽車金融市場催生出更多元的商業模式。 無論我國汽車產業是否步入微增的“新常態”,汽車保有量和購買潛力空間依舊巨大。不過,在資本大量涌入這一領域之后,新的秩序也將逐漸形成,彼時與機會相伴的或將是一次深度的市場洗牌。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