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中國自主品牌車型越來越向二三四線城市轉移和多地實施限購政策的大背景下,汽車金融對任何一家想深耕市場的企業而言,都是一個不得不好好利用的有力武器。 今年以來,央行的兩次定向降準,尤其是第二次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明確除了定向支持三農企業與小微企業之外,特別提到了對汽車金融與租賃公司的支持,體現了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政府對實體經濟和服務型企業的扶持力度。這對于在苦難中堅守的中國自主品牌車企,似乎又多了一條在夾縫中尋得生機的機會。 深耕市場新武器 以汽車金融公司為主體的汽車消費信貸是世界上通行的運作模式。回顧國內汽車金融發展的歷史,中國的汽車金融始于1998年,當年貸款余額4億元,此后即以年均20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長。自2004年我國第一家汽車金融公司成立,以各汽車制造廠商為主相繼組建的汽車金融公司陸續開業。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汽車金融專業委員會提供的數據,截至2013年年末,在我國境內營業的汽車金融公司已經增加到17家,總資產規模由2005年的60億元發展到2600億元。其中,經銷商批發貸款從25.7億元增長到556.3億元,消費者零售貸款從12.8億元增長到1818.5億元,消費者購車貸款已成國內汽車金融的目標大戶。 與其他方式的汽車信貸相比,在從生產到銷售,再到服務的全產業鏈環節中,汽車金融公司可有效地連接汽車生產企業、商業企業和銀行,并以金融為其主業,可以將銀行和企業的優勢較好地結合在一起。 中國工業報記者從一份有關汽車金融的研究報告中發現,當前在國內一線城市汽車信貸的使用率不高,反而是在二三線城市汽車信貸的比例在逐年提升。在目前中國自主品牌車型越來越向二三四線城市轉移和多地實施限購政策的大背景下,汽車金融對任何一家想深耕市場的企業而言,都是一個不得不好好利用的有力武器。 產業利潤增長點
我國在汽車金融發展的初期,由于政策的限制,剛開始只允許具有外資背景的車企組建汽車金融公司。可以說,像大眾、通用、豐田等外資品牌,本身在國外市場就具有非常成熟的汽車金融模式與經驗,在當時的背景下可以在國內率先運行汽車金融業務,對他們來講可以說是“如虎添翼”。當然,在中國現實市場條件并沒有完全配合的情況下,多家外商汽車金融公司做得也并沒有想像中的那樣“如魚得水”。隨著政策的放開,國內自主品牌車企也被允許成立汽車金融相關公司。此次央行二次定向降準所指明的汽車金融支持方向,正可以為意識敏感的國內自主品牌車企提供一次較好的機遇。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