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經濟仍處于低速增長的新常態,實體經濟處于緩慢復蘇周期。我國正在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及制造強國戰略,部分龍頭制造企業緊抓發展機遇,海外布局由輸出產品本身逐漸向輸出產能、品牌及生產方式轉變,將“走出去”視為智能制造以外提升國內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抓手,作為增強產業內生增長動力的重要補充。 僅在2015年8月,就有北汽在硅谷成立新能源研發中心,以及上汽斥巨資在印尼興建整車工廠和零部件園區。針對于此,圍繞我國制造企業如何抓住發展機遇,實施“走出去”戰略,提升自身競爭優勢,簡要分析如下: 一、制造企業通過“走出去”提升自身競爭優勢 1、轉移國內部分過剩產能,擴大市場和品牌影響力 制造企業自動化生產水平的穩步提升,使得國內市場逐漸趨于飽和,將部分過剩產能轉移到國外有利于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一是通過海外直接投資設廠,將國內市場潛力衰退但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生產線輸出到國外釋放產能,國內則集中生產具有較好市場前景的產品,促進國內制造企業產業結構升級。二是充分利用當地的優惠政策,改變原產地身份,繞開貿易壁壘,順利進入目標市場。三是通過收購國外知名品牌,向國內外消費者證明企業發展實力,樹立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2、利用逆向技術外溢效應,提升國內企業技術水平 國內制造企業投資布局海外市場,能夠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通過逆向技術外溢,帶動國內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一是國內企業通過在發達國家并購企業、跨國公司的研發部門,或與當地擁有先進技術的企業成立合資公司,或直接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將能夠充分利用國外技術資源,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研發成果,將先進技術反饋至國內母公司。二是這部分技術將通過市場競爭、模仿等途徑外溢至國內相同和相關產業,提高國內整體技術水平,從而切入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環節。 3、提供便利創新要素條件,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實施海外推廣布局,將為國內制造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一是國內制造企業“走出去”需要建立適應跨國經營的組織和管理體系,這將有利于國內企業建立跨國學習機制,通過“干中學”,提升資源整合能力。二是國內制造企業海外推廣布局,將吸納更多的國際化人才,建立更加開放的企業文化,激發創新活力。 二、制造企業“走出去”面臨的挑戰 1、組織文化沖突時有發生 制造企業“走出去”容易被東道國固有的意識形態、價值觀、風俗習慣等文化因素所制約,在海外并購中,面臨諸如企業文化、管理方式、人員素質等方面的差異,將削弱企業的所有權優勢。同時,制造企業海外投資審核也更為苛刻,如奧巴馬政府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三一集團在美投資風電場。 2、涉外專利風險持續增加 國內制造企業缺乏相應專利保護,在海外投資設廠、并購等之時,往往因為遭受東道國地方法院專利訴訟,而支付了大量的訴訟代理成本,有些甚至黯然而歸。在海外有一些機構,如專利流氓,專門利用我國企業的專利短板,頻頻發起攻擊牟利,使我國“走出去”的制造企業飽受知識產權訴訟的痛楚。 3、服務體系建立步伐緩慢 目前,國內金融體系還不健全,資本市場的發展還遠不能適應海外投資的需要,缺乏行之有效的境外投資保障機制,特別是很難享受國家財政扶持的中小型民營制造企業。國內的境外投資服務機構相對缺乏,服務水平較低,服務內容也不夠豐富,整體發展水平相對滯后。 三、政策與建議 1、加強投資引導,加快企業海外推廣 按照國家“一帶一路”發展規劃,完善海外投資指導政策,引導企業靈活運用綠地投資、資本并購、戰略合作等方式在發達國家進行技術研發投資,近距離學習、積累和提升自身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鼓勵國內企業創新合作模式,探索“組團出海”或“合作出海”方式,提升產業鏈上各企業整體海外拓展能力。 2、重視人才培養,推進知識產權保護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海外重大工程和骨干企業為依托,建立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培養基地,同時完善高端人才引進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積極參與國際知識產權組織,鼓勵實力強、資本雄厚的大型骨干制造企業開展知識產權國際申請注冊。 3、依托產業聯盟,健全投資服務體系 充分發揮相關產業聯盟優勢,加強對國際經濟動態、各國產業變化趨勢、市場、技術、法律體系等跟蹤研究,為國內企業提供跨國投資信息咨詢服務。整合政府、銀行、基金公司等多方資源,探索建立海外投資發展基金,提供融資擔保等服務、支持和鼓勵企業對外投資,完善海外投資金融服務體系。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