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有自動化都與研發聯動。如果上自動化生產線,要問研發部門這條線是否適用,最怕新產品生產不了。”烏守保說,“我們每年對研發部門考核,包括產品的可制造性,每裝配一個產品要多長時間。” 陳健生也說,過去3~4年是自動化生產的摸索階段,一是掌握自動化技術;二是產品設計可自動化生產;三是除了美的自身,上游供應商也要配合,實現產品元器件的可自動化生產。 美的集團也對自動化技術進行了布局。集團副總裁、中央研究院院長胡自強告訴本報記者,美的正在大力推動產品部件設計的標準化、模塊化。 同時,美的旗下在香港上市、以零部件為主業的子公司威靈電機,已在開發、生產伺服電機等機器人的零部件。 另外,美的集團還準備與佛山市政府一起,成立華南機器人研究院,探討推動當地制造業自動化、智能化制造的路徑。 工業4.0還遠 其實,自動化只是表面,要實現真正的工業4.0,離不開制造系統、管理系統的信息化。 今年4月,海爾在佛山的洗衣機互聯工廠投產。至今,海爾已有沈陽冰箱、鄭州空調、青島熱水器、佛山洗衣機四個互聯工廠。這些工廠有兩大特點,一是與銷售系統對接,用戶定制的需求直接傳遞到工廠,匯聚之后,促成大規模定制化生產;二是用戶通過手機等,可以看到訂單完成的進度,產品是在生產,還是在發貨運送途中。 青島海爾波輪洗衣機總經理李洋認為,“與工業3.0相比,工業4.0的前提是互聯。互聯是軟的東西,它是系統,如果沒有這一個系統支持,你再上自動化是沒有用的。”他說,“我們有清晰的智能工廠推進路線圖,未來國內近50家工廠也要進行升級改造”。 烏守保也認為,工業4.0包含了硬件和軟件,硬件又包括產品的智能化和生產設備的智能化,軟件是訂單、產品開發、生產、物流配送的信息透明化。“兩方面都做到,全新的工廠不難,如果改造舊廠,則從投入、精力上,都是很大的挑戰,舊設備不一定有連機接口。” “工業4.0包括五個方面:一是設備的自動化;二是生產的透明化,設備狀態在信息系統中都有反映;三是物流智能化,按生產指定信息,直接把物料送到生產崗位;四是管理移動化,如果我出差,產品品質異常,也能監測到,南沙工廠有這個雛形;五是決策的數據化,所有決策基于大數據。在自動化背后,還要有信息化,與精益制造幾個結合才能實現智能化。” “要有錢,又要敢投入,才能走上智能化的道路。”烏守保坦言,“我們很關注投入產出,不能影響經營業績,不能增加消費者成本。”陳健生也說:“關鍵是投資回報率,機器人成本越低越好,現在三年半收回成本,如果一年收回成本肯定毫不猶豫地用機器換人。”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