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市場規律配置資源,按照企業發展方向進行戰略設計,培育企業的發展能力,無論是國有資產的管理者或國有資產的經營者都是應該補上的重要一課。 任何一個企業都應勇于或善于把內在動力集合起來,轉換成一種轉型發展的動力。對于企業家而言,是一種良好的心態胸懷和膽識氣魄,更是資源整合的能力。 轉型不是別人要你轉,而是企業的主動行為。如果完全迫于生存壓力進行的轉型,則無法想像其可能成功。迫于市場環境和競爭壓力的主動轉型,需要具有來自于對形勢的敏銳認識和準確判斷,來自于對企業長期謀劃的思考和精準的市場定位。 培育內在驅動力 在任沁新看來,主動的企業轉型,是在已經做好核心業務和擁有核心競爭優勢的前提下,為獲得更大發展空間,融合新技術、新業態、新業務,主動尋求新模式、新技術的轉型,更是為謀求更大更好發展而進行的轉型。 任沁新說,經濟新常態并不意味著市場不好,這是市場的新生力量與舊的存量重新配比的時代,恰恰是企業發展的最佳時機。比如主要生產要素價格大幅回落,融資成本也降低了;國家注重對企業發展環境的建設,應該說企業的外部環境總體趨好;經濟全球化也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人民幣持續升值和國際經濟的疲軟,國際資產價格下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尤其是擁有了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智力資源的條件。 開放性思維,才可能發現機會。包容性胸懷,可以成就傳統企業。主動轉型的企業都有一些鮮明特點,好比一種基因。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對我們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影響至關重要,無所不在。 傳統產業必須以開放、積極的心態主動了解和發現這些新技術新模式的先進性和有效性。 創新融合是關鍵 在任沁新看來,與新技術的適應性融合,實際上仍然是一種被動的狀態,創新性融合才是主動的。技術不落伍,思想不掉隊,才能為傳統產業服務,才能創造新的事業,形成新的增長極。
應該看到,傳統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尤其是高端制造,其最大的優勢在于擁有傳統的客戶、市場、用戶、人才、產品、技術優勢,獲得今天的成就絕非平地起高樓,一旦融合進新的技術、新的理念,可以創造更高附加值的新產品,培育出新的競爭優勢。當然,如果不主動融合新技術,傳統產業就會失去新的機會。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