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1月29日說,我國進入工業化中后期,機械工業結構調整面臨著新的課題,最大癥結是產能結構性過剩,主要是低端過剩,高端不足,加快實現存量調整、增量做優與提質增效升級已成為當務之急。 王瑞祥是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員大會上作上述判斷的。統計顯示,2014年1至11月,機械工業實現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10.3%,完成主營收入19.93萬億元,同比增長9.65%,實現利潤總額1.35萬億元,同比增長11.24%;增速均高于全國工業2個百分點以上。 王瑞祥分析說,行業運行已進入中高速增長期,主營業務收入從連續多年兩位數高增長步入8%到10%的個位數增長。統計顯示,機械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十五”期間平均增長24.41%,“十一五”平均增長27.9%,而去年前11個月累計同比增速回落到9.65%。 與此同時,市場需求結構出現新變化,隨著工業轉型升級不斷深化,對機械裝備的需求總量,已由持續火暴轉變為持續趨緩,增量需求即新建工程帶來的需求下降,存量需求即在役設備更新保養帶來的需求上升,技術和服務對增長的貢獻度明顯上升。 “產能結構性過剩是最大癥結。”談及機械工業面臨的新課題,王瑞祥說,一些分行業如通用產品普遍過剩,個別行業產能利用率僅為30%到40%;截至去年底機械產品累計價格指數已連續35個月低于100%,加快存量調整、增量做優與提質增效升級已是當務之急。 在王瑞祥看來,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機械工業已具備國際比較優勢,核電、大型水電、火電、特高壓直流輸變電等一批高端裝備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相對薄弱的機床、農機、基礎件等部分產品,也具備起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為實現機械工業由大到強奠定了基礎。 “2015年,國家將加快推進京津冀、‘一帶一路’以及長江經濟帶建設,在農業技術裝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燃氣輪機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創新工程和智能制造重大項目,為機械工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王瑞祥說。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