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成熱點 據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內燃機再制造產業聯盟秘書長葛紅介紹,目前內燃機再制造產業聯盟成員單位已具備整機再制造10萬臺,增壓器18萬臺,發電機、起動機130萬臺,水泵、燃油泵、機油泵50萬臺的年產能。涉及內燃機再制造的技術和裝備體系也日趨完善。同時葛紅還表示,行業要緊緊圍繞內燃機、增壓器、燃油泵等產品的再制造,加快在汽車、船舶、工程機械、農業機械、鐵路機車等領域的再制造推進工作。 據測算,內燃機相關可再制造產品多達30余種。失效內燃機的缸體、缸蓋等關鍵零部件,以及增壓器、發電機等主要配套件,多數為局部失效,通過成形、修復等再制造關鍵工藝技術,可在不改變形狀和本體材質的情況下恢復其尺寸、精度和性能。與傳統廢金屬回收利用處置方式相比,再制造能夠回收失效產品所蘊含附加值的70%左右;與原始制造相比,再制造可節約能源消耗80%、節約材料70%以上,降低制造成本30%~50%,還可以增加3~5倍就業崗位。 再制造產業發展迅速,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表示,隨著中國內燃機產量和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再制造資源基礎和技術條件也日趨成熟。推動內燃機行業發展再制造,將有利于推動節能減排,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修復技術是再制造產業區別于其他維修產業的關鍵,但初始投資各種修復技術需要大量的資金。而現階段,再制造產業利潤率過低,大多數企業處于收支持平或虧損狀態。葛紅表示,政府應擴大“以舊換再”的補貼范圍,在財政上也需要加大支持,引導和鼓勵低息信貸或無息資金進入再制造業。她還建議,政府應出臺再制造企業流通環節增值稅減免政策,以后按再制造企業的發展狀況逐步恢復增值稅。 葛紅還表示,“工信部將進一步加快內燃機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創新和推廣。推動內燃機再制造業的規模化、規范化,完善相關標準體系,促進內燃機工業形成循環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培育再制造產業市場。全面提升我國內燃機行業的綜合競爭力。 新能源前景廣 國家發改委已就《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的暫行規定》(下稱《規定》)下發過征求意見稿。 根據《規定》,新建企業只能生產純電動轎車和純電動其他乘用車(包括增程式電動乘用車),不能生產任何以內燃機為驅動動力的汽車產品。業內有關人士指出,電動車生產資質放開將后,行業有望引入更多非汽車生產廠商進入。 采取積極政策措施支持電動汽車發展,將有利于降低電動汽車使用成本,在鼓勵消費者購買使用電動汽車、促進電動汽車推廣應用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新能源汽車政策密集出臺,包括新能源汽車減免購置稅、新能源公車采購方案與《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各地方政府逐步落實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加上充電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新車型不斷上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步伐將會繼續加快,發展前景也將更為廣闊。 邢敏代表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提出,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研究并制定出臺內燃機產品超前實現排放法規要求的激勵政策,通過減免稅政策,鼓勵企業在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時具有更高的積極性;同時對高耗能、高排放產品采用政策性手段強制淘汰,以加快提高先進的低能耗、低排放內燃機產品結構比例和在社會保有量中的比例。 具體而言,他建議為推動汽車工業積極配裝先進的低能耗、低排放內燃機產品,應當出臺實施減免配裝上述產品的車輛購置稅的財政直補政策,以激勵汽車企業與內燃機制造企業,同時鼓勵消費者購買使用低排放的車輛。同時他也建議,國家科技主管部門應將節能減排內燃機和應用替代燃料內燃機的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研究列入國家科技發展計劃,按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給予重視和重點支持。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