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中國汽車產銷增速雙雙步入個位數增長區間后,今年以來低迷態勢加劇。 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汽車產銷分別為1709.16萬輛和1705.65萬輛,產量同比累計下降0.8%,銷量同比累計微增0.3%。其中9月單月,全國汽車產量更是同比下滑了5.6%。 “這在近10年來比較少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主任王曉明說,過去10年汽車產業平均增速依次快于機械裝備制造業、工業以及GDP增速。今年,這一先后順序完全倒置。 在國內市場日益飽和的格局下,尚待開發的“一帶一路”沿線市場被眾多車企視為下一片“藍海”。但多位業內人士指出,該市場的開墾有待時機。從2012年連續三年來,中國汽車出口量均大幅下滑。 汽車增速放緩 自中國“入市”起,中國汽車產業進入兩位數高速增長通道,2000年至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平均速度約24%。不過,這一狀況在2010年開始有所轉變,2010年至2014年這一增速縮減為7%,尤其是從今年5月開始,汽車產銷出現15年來的首次負增長。 對于市場出現變化的因素,上海明華有道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汽車業務總監封士明在近日舉行的中國汽車產業區域經濟峰會上說,除了宏觀經濟增 速放緩這一大背景外,中國汽車產銷增速雙雙回落至個位數,與一線城市限購和限牌政策、人口紅利短期內難以恢復,以及滴滴、神州等共享出行方式削弱購車意愿 等息息相關,而另外一個短期因素是,受今年投資市場的波動所影響,個人股票被套牢從而制約了購車消費。 此前6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已連續拿下全球第一桂冠,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汽車產業往往可帶動100多個行業發展,汽車制造業每增加1元,可帶動上下游關聯產業增加2.64元。但在今年國家統計局發布三季度數據時,汽車增速放緩已成為影響經濟下滑的行業產業。 對于今年汽車產量總規模判斷,朱宏任介紹,研究機構分別三次下調了預期,從年初的2500萬輛,到年中的2400萬輛,再到三季度的2300萬輛。 “現在看來,今年估計突破2400萬輛難度比較大。”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秘書長朱孔源預測,未來10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難以再現高速增長態勢,增速或將穩定在5%。 一個關鍵的原因是,中國汽車產業正處于調整期,“處在一個由大變強的時期。”中國汽車咨詢委員會委員張玉浦說。 一方面,從中國汽車產量而言,其從2000年的206.8萬輛上升至2014年的2372.3萬輛,全球占比也從3.54%提高至26.44%,按照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的說法,現在一天的汽車產量就相當于七八年前半年的總產量。 在這種背景下,“總量過剩、結構性過剩是當前汽車工業產能過剩的基本特點,也是當前汽車工業發展存在的重要問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吳松泉說,中國車企面臨產能過剩的壓力。 另一方面,在消費需求上,中國汽車千人保有量剛剛超過100輛,雖然從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經驗來看,此后還會再保持較快速增長,但在王曉明看來,由于經濟放緩導致居民收入增長不確定性增加后,消費者當期購買預期會延后,“不過下滑只是短暫性的。”他說。 “一帶一路”市場需有序進入 在國內市場表現不如預期的格局下,借勢“一帶一路”這一國家戰略成為當日車企熱議的話題。 廣汽集團股 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歐陽惠芳將“一帶一路”戰略喻為中國企業第二輪走出去的機遇。在她看來,“一帶一路”沿線絕大多數國家都是新興經濟體,其汽車消費是 處于初級階段,與中國車企產品的市場定位比較吻合;同時政策利好有助于中國車企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出口;隨著中國對外投資的增加和“一帶一路”基礎 設施的完善,沿線國家對汽車日常需求也將會增大。 與會專家預計,未來10年,“一帶一路”帶動整個出口量將會占世界汽車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真正成為第三極。未來三年內,該區域汽車銷量可能會達到1500萬-1800萬輛。 就2012年到2014年這三年數據來看,“一帶一路”各區域汽車總銷量分別為1218.85萬、1218.08萬、1219.38萬輛。若按此預測,“一帶一路”的汽車銷量空間三年內有望增長20%-50%。 以東南亞市場為例,其和非洲類似,區域集中度非常高。“像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目前中國自主產品除了吉利、奇瑞、長城,還非常少。但這三個國 家占到了整個東南亞市場規模的將近90%以上,巨大市場等著我們中國自主品牌企業去開拓。”北京汽車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偉松說。 不過,中國車企尤其是自主品牌車企,國際化程度并不高。雖然在2012年中國汽車出口首次超過百萬輛,但連續三年來出口量都在大幅度下滑,業內預計今年或在80萬臺左右;此外,出口市場結構仍以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為主。 為何中國汽車出海步伐緩慢,甚至出現倒退?專做汽車海外業務的劉偉松將挑戰歸結為三點:技術能力、營銷能力和品牌力的差距。 以最為核心的因素品牌為例,劉偉松此前市場調研發現,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相比,后者在品牌溢價上達到40%左右。 “在產品方面,中國汽車走了十幾年的出口道路,但是我們的產品往往都是在價格上想辦法去跟外資品牌競爭,產品本身并沒有做太大的改變,以至于我們的產品 在很多市場根本無法銷售,更不要說做差異的競爭,現在企業的產品在國內市場生產以后再投入到海外市場,僅僅能夠滿足海外市場最低門檻的要求。”劉偉松直 言。 借“一帶一路”加速出海,不僅需要解決車企自身問題,這一廣袤的新興市場還面臨著不可預知的市場風險。 在上海通用五菱汽車有限公司規劃部首席專家張玉林看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宗教、領土等各類沖突不斷,發展環境較為惡劣。像北非地區,受法系品牌制約,對政策法規有偏向性,政局動蕩,美金支付能力不足,自由貿易協定名存實亡。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規劃部部長付炳峰也提出擔憂:“我們現在經營汽車比較艱難了,走出去一定能掙錢嗎?在那么遼闊的市場里去尋找市場,布局系統包括生產,稍不小心利潤基本就沒有了。” 他建議說,自主品牌車企一方面需要堅持以做品牌為主,另一方面進入“一帶一路”沿岸市場也需要保持有序原則。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