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二戰以來,美國的經濟形態發生了重大轉變,典型特征就是傳統制造業在整個經濟中日益相對萎縮。美國的制造業從70~80年代開始轉移至日本、東南亞和亞洲四小龍。美國制造業喪失領導力的領域,不僅局限于低技術產業中的低工資崗位,也開始向高端領域延伸。表現為不僅僅一般制造業產品貿易逆差大,先進制造業產品也有貿易逆差。 三是美國人在機器人方面更重視應用,也就是系統集成。因為發現機器人本體凈利率很低,安川電機、KUKA等只有2~3個點凈利率。近幾年由于行業競爭激烈,機器人本體價格下降比較快,美國企業看到本體利潤空間太薄,就不重視工業機器人本體。 反觀日本。日本從20世紀80年代起逐步成為機器人主要生產地日本第一臺工業機器人是1969年川崎重工與UNIMATION合作開發的,在1980年前后日本機器人產量已經遠超美國。自此,日本在機器人產業方面迅速實現了對工業機器人誕生地美國的反超,成為“機器人王國”。 日本社會經濟環境與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系二戰以后,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是靠制造業拉動起來的,從50年代起的20年高速增長期,日本GDP有30%來自制造業,從業人數也不斷增多。 80年代后,日本人口增速放緩,制造業從業人數也趨于下降,這時,機器人的普及使日本保持了制造業總產值的持續增長。1980年是日本機器人的普及元年,日本機器人產業不斷發展,日本國內是其機器人產業的主要市場。 1990年起日本經濟進入低迷期,國內機器人銷量停滯不前,但是出現了出口擴大趨勢。 2000年以后,出口逐漸占了大頭,特別是對中國的出口大幅增加。 整合尋求關鍵件突破 按照有關機構預測,2017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容量是2012年四倍,未來5年行業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其中,本體市場容量195億元,本體加集成市場容量807億元。服務機器人當中的手術機器人市場容量有望達到15億元,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容量約30億元。如果把智能家居作為家庭服務機器人,那么服務機器人市場會大很多。 2014年是機器人行業的拐點之年:今年是國內機器人行業整合之年,從近期慈星股份與固高合作控制器,新時達收購眾為興就可以知道這個趨勢;也是機器人本體國產化加速之年,因為控制器、伺服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今年有望實現重大突破;更是低端產能自動化需求擴張之年,長三角、珠三角的低端制造業的自動化市場會被引爆。 機器人屬于高科技行業,產業鏈各個環節都保持較高毛利率:除國產機器人本體由于關鍵零部件成本較高,毛利率出現負值之外,機器人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保持比較高的毛利率水平,其中以醫療手術機器人毛利水平最高接近或超過70%。 預計2017年機器人伺服電機及驅動市場容量52億元:目前國內機器人使用的伺服電機及驅動還是以國外供應為主,但是埃斯頓、廣數、匯川等企業伺服電機進展較為順利,2014年可能實現較大突破。 預計2017年機器人控制器市場8.8億元:機器人控制器是國內比較拿手的,國產化門檻不高,例如有慈星股份和固高的合資公司,以及新時達收購的眾為興,估計2014年國產控制器會放量。 預計2017年機器人減速機市場46億元:減速機盡管只是單純的機械件,但是還是最難的一塊,真正要實現國產化需要點時間。(jiao點com)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