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國農機工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主要農機產品產銷兩旺,農機行業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率達13%,高于機械工業9.9%的增幅,在13個大行業中僅低于汽車整車制造的增幅。 當年全國農業機械化保持了整體推進、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預計超過59%,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凸顯,有效保障了生產的進度和質量。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為糧食“十連增”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裝備支撐。盤點2013年的我國農機市場,有十大關鍵詞印證著農機行業的發展。 深水區 2013年是我國極為不平凡的一年,農機化水平預計超過59%,這是繼2010年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首度超過50%,2012年農機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3000億元,成為農機工業總產值全球第一后又一次飛躍。它標志著我國農機化在經歷波瀾壯闊的10年黃金發展期后,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種變化直接推動2013年的農機市場進入轉型深水區。 其突出特征表現為:第一,與糧食作物相關的農業機械將由中小型產品向大型產品轉移,譬如大型拖拉機、農機具、大型收獲機械等,在這個轉移過程中,我國農機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即技術瓶頸,如何打破西方發達國家技術壟斷,大力發展民族農機工業成為2013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面臨的突出問題。第二,糧食作物由耕種收環節向收獲后處理加工機械轉移,我國糧食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經過10余年的快速發展,已經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尤其在發達的平原地區,除了水稻種植、玉米收獲環節外,其它各個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今后機械化的重點將進一步向收獲后處理機械轉移,諸如糧食深加工、糧食烘干等。第三,由糧食作物機械化向經濟作物機械化轉移,在我國糧食作物基本實現機械化的情況下,我國經濟作物機械化才剛剛起步,甚至一些作物還沒有起步,下一步農機化的重點將進一步向馬鈴薯、甘蔗、棉花、油菜籽等經濟作物機械化轉移。而經濟作物機械化推進要比糧食作物機械化困難的多,所使用機械面臨著諸多技術瓶頸。 市場主體悄然變化
2013年農機市場消費主體悄然生變,過去分散的個體消費群體進一步被農機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消費集群所取代。市場調查顯示,這類集群在消費主體中的比重正以15%的年均速度快速增長,推動農機市場主體內部發生深層次結構性調整,對傳統銷售模式形成強大的沖擊。這種變化與近年我國農村深層次變革密不可分,隨著土地流轉的加速,農村組織結構正發生巨大變化,新興農民組織蓬勃發展,據有關部門統計,2012年中國的合作社數量已達73萬家,涉及5300多萬農戶。其中,農機專業合作社達3.44萬個,同比增長23.63%;農機大戶和年末人數分別達到4192.34萬個、5208.91萬人,同比分別增長1.98%、2.37%,在農業部確定的33個農村土地流轉規范化管理和服務試點地區,已有家庭農場6670多個。他們成為我國新農村、城鎮化建設的深厚組織基礎,進一步推動農村經營模式、土地耕作模式、機械作業方式的改變,從根本上動搖自1978年以來形成的分散的單個農機消費主體基礎,對我國未來農機市場的需求、經營模式等產生實質性影響。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