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將全面步入海洋經濟時代,海洋開發和利用需要先進的海洋工程技術和各種海洋工程裝備的支撐。據權威機構預測,2013~2018年全球海洋油氣開發的年均投資在3270億美元以上,其中,海工裝備市場年需求在650億~810億美元之間。國內外海洋油氣開發與利用對海洋工程裝備有著巨大的需求,而相關配套件更是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 相對于傳統的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裝備配套設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技術含量高,海上作業環境對其安全可靠性、防漏油,甚至免維護等均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國核心配套設備進口率高達90%,海洋工程裝備核心配套設備對外依存度過高是我國在該領域競爭的短板。 發展滯后局面嚴峻 近年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取得了一大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在多個領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表現為自升式平臺實現了批量生產;海工工程船、輔助船占世界市場份額40%以上;已經建成一批跨入國際先進行列的海工裝備,如300米半潛式鉆井平臺、圓筒式鉆井平臺、深海鋪管船等。 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14年上半年,中國接獲的海工建造項目訂單總額達到79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約三分之一,位居全球第一。 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名義為中國制造的平臺,其實某種程度上是花費了大量的美元采購進口平臺配套件組成的,其中大量利潤都被國外配套廠商瓜分。產業鏈中對國外配套件的依賴成為行業良性運行的定時炸彈,國外配套件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給中國海工裝備制造領域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今年上半年就有國內某著名船務公司因為國外采購設備的延遲交貨而導致了船東的棄船。 國內海工企業很多,但相當一部分企業是代理國外的產品,從技術角度看,有一些技術國內外企業的水平差距不大,但設計原理上看,基礎研究方面的差距巨大。
由于海洋工程配套設備技術要求高、研制難度大,我國的配套設備生產能力較弱,自配套率不足30%,尤其在核心配套領域,我國的自配套率低于5%。配套設備是海洋工程裝備價值鏈中的關鍵環節,占比高達55%。如果我國海洋工程配套業不能實現與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同步發展,中國海洋工程企業將徘徊在海洋工程產業鏈的低端,這也是中國企業進軍海洋工程市場最大的隱患。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