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壓文獻列表
連鑄坯表面裂紋產生原因及其在軋制過程演變行為的綜述
關鍵詞:連鑄坯,,軋制,,裂紋
摘 要:
綜述了連鑄坯化學成分(C,Mn,S,P,Ca,Cu,Al,Nb,V,Ti)、保護渣、中間包、結晶器以及二冷工藝等對連鑄過程中連鑄坯表面裂紋產生的影響。分析了軋制過程中軋件表面裂紋的演變行為,在一定情況下連鑄坯表面裂紋可以通過軋制工藝消除。論文對全面認識連鑄過程連鑄坯表面裂紋影響因素、企業減少裂紋缺陷具有指導意義。
冷軋Cu88Fe12合金的顯微組織及性能
關鍵詞:Cu88Fe12合金,,冷軋,,顯微組織
摘 要:
通過室溫下低應變速率大變形冷軋Cu88Fe12合金,研究了其顯微組織和性能的變化。研究結果表明,經過冷軋變形后Cu88Fe12合金富Fe相的顯微組織呈現出明顯的纖維狀,顯微硬度剛開始變形時上升很快,隨著變形的增加,增加的幅度逐步降低;電導率隨著軋制變形的增加而降低,當達到一定量的大變形后,電導率又有所上升。
鏡板材料25CrMo4高溫力學模擬試驗及分析
關鍵詞:鏡板;,25CrMo4;,高溫熱力學模擬
摘 要:
鏡板是大型水輪發電機推力軸承的重要組成零件, 其鍛件制造難度很大, 是制約我國大型水電機組國產化的瓶頸。大型水輪發電機鏡板可采用25CrMo 4 材料, 該材料有良好的綜合性能。本文采用高溫力學模擬技術, 研究25CrMo4 的高溫力學性能。通過觀察25CrM o4 的再結晶組織, 分析了影響晶粒均勻性的因素。試驗結果表明, 較高的溫度和低變形速率有利于提高晶粒均勻性, 不同變形區的晶粒大小也有區別。
金屬塑性加工的真實應力-應變參數
關鍵詞:材料實驗,,應力—應變,,塑性加工,,碳素鋼,,合金鋼
摘 要:
在塑性加工生產中,常常需要采用材料的真實應力—應變曲線來求出其應力和應變大小。在現有文獻中,鮮見描寫不同類型的金屬材料的真實應力—應變關系的表達式。本文收集了國內外近50種碳素鋼和合金鋼的S=σ0εin中的n值,因此,本文的數據既擴大了現有文獻的內容,更具有科學性和現實性。可供設計者在處理不同材料的塑性加工生產中參考。
金屬韌性斷裂準則的實驗研究
關鍵詞:韌性斷裂準則;,金屬塑性成形;,應力三軸度
摘 要:
韌性斷裂準則作為材料成形極限中的重要指標, 對于準確預測金屬內部和表面韌性破壞發生的時間和位置、工藝制定和模具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以45 鋼為材料, 采用不同形式的試件進行了拉伸、壓縮、剪切、扭轉等實驗, 并利用金屬塑性成形模擬專業軟件對實驗過程進行數值模擬, 對工程中廣泛使用的11 種韌性斷裂準則進行分類對比研究。指出Normalized Cockrof t & Latham 和Brozzo 斷裂準則比較適用于高應力三軸度成形過程, 而Ayada和Rice2Tracy 斷裂準則更適用于較低應力三軸度成形過程。
金屬脈沖振動拉拔成形一維表面效應機理分析
關鍵詞:拉拔;,非局部摩擦;,脈沖振動;,表面效應;,MATLAB
摘 要:
針對脈沖振動拉拔過程中出現的表面效應的復雜性, 通過對拉拔模中單元體的受力分析, 結合傅立葉變換建立力學微分方程。根據非局部摩擦定理, 確定與摩擦力有關的非局部影響系數, 并利用線性強化模型對力學方程進行近似求解, 得到非局部條件下的脈沖振動拉拔動態摩擦力模型。按照給定的金屬材料機械性能參數、拉拔工藝參數、振型參數和非局部影響系數, 由M AT LAB 仿真表明, 脈沖振動拉拔的表面效應主要與振型參數有關, 與其它振型相比, 施加脈沖振型產生的表面效應較為顯著, 對振動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基于正交試驗的工業擠壓態AZ31鎂合金預處理試驗研究
關鍵詞:材料實驗,,預處理,,AZ31鎂合金,,擠壓,,晶粒細化
摘 要:
運用正交試驗的方法,對工業擠壓態AZ31鎂合金在不同的加熱溫度、保溫時間和冷卻方式的條件下進行了預處理,研究了預處理工藝對其組織和晶粒尺寸的影響。實驗表明,預處理過程中發生的靜態回復與再結晶可以達到細化晶粒的目的。在預處理方案為加熱溫度325℃、保溫時間20min、空冷的條件下,其晶粒尺寸由原始的45.4μm細化為26.3μm;晶粒尺寸隨加熱溫度的提高及保溫時間的延長均先細化后長大,而冷卻方式對晶粒尺寸的影響較小。
基于熱加工圖的TiNiNb合金高溫塑性研究
關鍵詞:TiNiNb合金,,本構方程,,變形特征,,熱加工圖
摘 要:
采用熱模擬壓縮試驗研究鑄態TiNiNb合金在變形溫度為700~1050℃、應變速率為0.01~10 s-1條件下的熱變形特征,基于試驗結果建立了鑄態TiNiNb合金的熱變形本構方程。根據動態材料模型,計算并分析合金的熱加工圖。利用熱加工圖確定熱變形的流變失穩區,并且獲得了試驗參數范圍內熱變形過程的最佳工藝參數,加熱溫度為750~880℃、應變速率為0.3~10 s-1,或者加熱溫度為880~950℃、應變速率為0.01~0.5 s-1。
基于熱加工圖的Ti-46.5Al-2.5V-1.0Cr-0.3Ni合金高溫變形特性研究
關鍵詞:鈦鋁合金,,加工圖,,動態再結晶,,高溫變形特性
摘 要:
在Gleeble-1500熱模擬機上對Ti-46.5Al-2.5V-1.0Cr-0.3Ni合金進行了熱壓縮實驗,采用動態材料模型的加工圖研究了其在1000~1200℃和0.001~1.0 s-1條件下的熱變形行為。結果表明,Ti-46.5Al-2.5V-1.0Cr-0.3Ni合金在熱變形時呈現兩個微觀機制不同的動態再結晶峰區,其中動態再結晶區域Ι區:峰值效率為34%,峰值對應的溫度和應變速率分別為1100℃和0.01 s-1;動態再結晶區域ΙΙ區:峰值效率為34%,峰值對應的溫度和應變速率分別為1105℃和0.001 s-1。在溫度低于1140℃、應變速率大于0.01 s-1范圍內進行熱加工時,由于熱塑性變形過程中再結晶晶粒的不均勻長大,極易導致試樣變形開裂。在溫度1000~1130℃,變形速率大于0.02 s-1區域內,熱壓縮變形試樣外表面剪切開裂趨勢明顯,易引起加工失穩。根據熱加工圖分析結果可知,Ti Al合金熱變形時應選擇在動態再結晶Ι區內進行。
基于加工圖技術的鑄態TB6鈦合金鍛造工藝優化
關鍵詞:鑄態TB6鈦合金,,Murty準則,,變形機制,,鍛造工藝優化
摘 要:
在Thermecmaster-Z型熱模擬實驗機上對鑄態TB6鈦合金在800~1150℃、0.001~10 s-1變形參數范圍內進行了等溫恒應變速率壓縮實驗,根據實驗數據采用基于Murty準則的加工圖技術對該合金的鍛造工藝進行了優化,并結合顯微組織觀察研究了該合金的變形機制。結果表明,在低溫區的較佳變形參數為800~950℃、0.001~0.01 s-1,其變形機制為大晶粒超塑性;在高溫區的較佳變形參數為1020~1080℃、0.001~0.006 s-1,其變形機制為動態再結晶。失穩區出現在800~890℃、0.01~10 s-1的低溫區和975~1120℃、3.162~10 s-1的高溫區域,在流變失穩區會出現晶界裂紋。
基于BP神經網絡的TB8合金高溫本構關系模型
關鍵詞:TB8,合金;,本構關系;,BP,神經網絡
摘 要:
利用Gleeble1500 熱模擬試驗機對TB8 合金進行等溫壓縮試驗, 獲得不同變形條件下的流變應力數據, 在對數據進行摩擦修正的基礎上建立了3*10*1 的3 層BP 神經網絡形式的本構關系模型。結果表明, 在隱層神經元數為10、學習率為0.05、動量因子為0.4 時, 網絡模型具有優良的性能, 能精確反映熱變形條件下溫度、變形速率、變形程度與流變應力之間的關系, 為TB8 合金熱加工工藝的合理制定和熱變形過程的數值模擬提供依據。
核電鍛件用鋼SA-508-3-1低溫沖擊性能不合格原因分析與對策
關鍵詞:SA-508-3-1,鋼,夏氏V,形缺口沖擊功,非金屬夾雜
摘 要:
在開發核電堆芯材料SA-508-3-1 鍛件用鋼的過程中,出現局部- 20℃的夏氏V 形缺口沖擊功不合格的問題,且試樣鄰近部位的沖擊值是它的3 倍左右。通過對試件的化學成分、晶粒度以及非金屬夾雜物的分析確定了Al2O3夾雜是導致- 20℃低溫沖擊不合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工藝改進的方法,保證了核電鍛件的一次合格率。
合理控制切頭切尾量,提高電渣鋼曲軸坯成材率
關鍵詞:電渣鋼;,曲軸坯;,成材率
摘 要:
通過對曲軸坯的重熔、鍛造工藝及相應檢驗, 詳細分析了提高曲軸坯成材率的措施。結果表明, 提高電渣鋼曲軸坯金屬利用率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合金元素對馬氏體耐熱鋼相變的影響
關鍵詞:馬氏體耐熱鋼,,連續冷卻轉變,,CCT曲線
摘 要:
檢測了兩種成分的9-12%Cr馬氏體耐熱鋼的升溫曲線、不同冷卻速度下的冷卻曲線、金相組織和維氏硬度,得出了兩種鋼的CCT曲線,并分析了二者的差異之處。
關于巨型鋼錠電渣技術之我見
關鍵詞:大鍛件,,巨型鋼錠,,電渣技術
摘 要:
重大型裝備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重大型裝備制造需要超過單重100 t直至300 t的鍛件,大鍛件生產的限制性環節在于缺乏優質巨型鋼錠。本文根據生產實踐總結了巨型錠電渣重熔的技術、質量和經濟優勢。指出,電渣技術是生產100 t以上直至300 t重大鍛件用巨型鋼錠的理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