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數字化制造等技術開始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和服務等制造業的各個環節,技術融合正催生智能制造不斷深入發展,引領新一輪制造業變革。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指出,智能制造是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然要求。廣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把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大力實施廣東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大規模應用機器人,建設智能工廠。 近年來,佛山把握全球智能制造發展機遇,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在以智能制造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方面,接下來佛山有哪些主要任務和推進途徑? 首先是引領制造業產品和裝備智能化。佛山應該在家電、家具等傳統優勢行業中重點發展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智能家電、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消費類智能產品,帶動制造業產品向高端化發展。大力發展智能數控系統、工業機器人、3D打印、伺服控制以及精密傳動裝置等智能制造裝備。 其次,佛山應推動制造業生產和管理流程智能化。各級政府部門要推動企業生產模式向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協同制造等方向延伸。無論是研發與設計、生產與制造,還是營銷與服務,都必須以滿足消費者需求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引導鼓勵企業將信息技術與現代管理理念融入企業管理,不斷優化企業的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實現企業管理流程再造,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再次,要促進制造業企業服務化。制造業企業不是僅僅關注實物產品的生產,而且要涉及實物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市場調查、產品開發或改進、生產制造、銷售、售后服務、產品報廢或回收等。佛山要推動企業發展“產品+服務”的新型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并依托中德工業服務區、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廣東工業設計城等平臺,積極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鼓勵制造業企業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網絡精準營銷和在線支持服務等。 在此過程中,佛山還應該重視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要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高校、職業學校、社會培訓機構、科研院所為輔的“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政府力量,推動、引導和鼓勵企業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教學實習基地,培養創新型人才。同時,建議佛山依托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職業院校和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建立智能制造人才培訓和實訓基地,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所需的高端人才、熟練技術工人、具有國際視野又能預測行業發展并具有管理等技術的跨界復合型人才。 為了推動智能制造帶來的創新效益最大化,建議佛山各級政府加速探索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模式。政府是協同創新的領導者和推動者,政府通過經費投入、組織協調、政策扶持等途徑參與協同創新的各個環節。 佛山可以鼓勵由行業協會或龍頭骨干企業牽頭,聯合各行業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共同參與建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針對行業關鍵技術及共性技術開展聯合攻關。通過專業化、持續化、市場化的第三方促進服務機構作為中間媒介,為產業和科技在研發、中試、小批量市場化、大批量生產、孵化等不同結合階段提供全方位的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服務,推進科研成果向市場化轉移。 隨著智能制造的深度推進,佛山還應該重新界定政府和企業的關系。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橋梁紐帶作用,支持行業協會(商會)為企業提供技術、市場、咨詢、溝通、監督等服務。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項目目錄,取締各種不合理收費,加強監督檢查和問責。強化節能、安全、環保監察,實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推進制造業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強化企業社會責任。 在智能制造發展過程中,新技術、新成果將快速涌現,佛山必修完善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例如,大力開展專利侵權調處和假冒專利查處工作,有效遏制和打擊制造業領域專利侵權和假冒行為。對侵權行為不僅要事后的打擊,也需要在事前進行防范;探索建立知識產權在線糾紛解決機制,完善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