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電動汽車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日益引起業內關注。人們也幾乎每天都能遇到穿梭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微型快遞車、來往于工廠碼頭的各種電動物流車。然而,現階段電動汽車應用于物流領域仍面臨諸多問題。行業該如何健康發展?10月2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召開了第六期電動汽車熱點問題研討會,來自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的70余名嘉賓共同探討了現階段電動物流車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并對其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意見及建議。 難以邁過的坎 與會行業專家指出,電動汽車在物流領域的推廣應用,仍面臨諸多待解難題。首先是補貼政策欠合理。我國對電動物流車的補貼與對乘用車的補貼類似,只補助購買環節。這導致汽車制造企業為得到政府補貼,只專注于滿足電池數量、行駛里程等政策要求的指標,忽視使用過程中車的質量、電池壽命、載重量、輕量化以及售后服務等更重要的東西,使車輛在使用過程中頻繁出現拋錨、待修等問題。物流企業譏之為我們買的電動車是“拉著半廂電池在跑”。“要等待主機廠的售后服務,你就別干物流”。 這種導致企業根據補貼標準生產電池,只關心車輛是否售出而不是車輛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的補貼政策,使電動物流車市場出現了用戶有需求而制造企業無法提供合適產品的怪現象。 另外,電動物流車標準體系尚未健全。與物流領域相關的新能源車輛,主要包括純電動貨車和低速電動車。據介紹,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純電動貨車技術標準,但處于申報階段,仍需完善。如當前標準中缺乏對不同作業模式下的電動物流車建立特有的細化標準和評價體系,出現了為最后一公里配送貨物制造的車輛,會搭載巨量電池的現象。而低速電動車標準則還處于計劃立項階段,還需要用戶等待。 質量無法保障、售后服務缺乏完整體系也是目前電動物流車領域存在的問題。電動物流車作為常年運行的運營車輛,其質量及售后都尤為重要。但目前很多車輛都是組裝而成,零部件由企業獨立采購,質量無法保證。 更為嚴重的是,眾多車廠存在追求低質低價的傾向,認為車輛只要價格便宜即可,不需要很長的使用壽命,這與補貼模式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電動物流車的不成熟性和缺乏規模化,使其尚未建立廣闊的營銷網絡,導致售后服務和零部件儲存都缺乏完整體系。 一直以來,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都與電動汽車行業發展密切相關,當前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尚未健全,成為影響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大量從事零散物流的車,每天行駛約80~200公里,尤其在大中城市很難找到固定補充電能的慢充場所。與電動汽車相比,電動物流車的充電問題更是遇到更大的挑戰,電動物流車不能在其主要運營商圈周圍迅速充電,增加了巨大運營成本,損失經營時間和效益。 專家對癥下藥 針對上述問題,與會專家對發展電動物流車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制定合理補貼制度。現階段補貼仍要繼續,但是補貼的方式需要改變。電動物流車具有“拉物”的獨特屬性,其重要的指標是噸/公里,可針對這一指標進行補貼,并且建議直接補貼到用戶而不是車廠,盡快將購置補貼改為運營補貼。專家強調,應堅決取消地方補貼,杜絕地方保護,避免因地方財力差異而出現產業不均衡推進的問題。此外,輕量化物流車的補貼方法應計算綜合收益,節約的能源、車輛保養、路權等要素都應考慮在內,綜合各方面因素和燃油車進行比較,而不能簡單比較買車的價格。 完善標準體系。目前,我國從整車整備質量、爬坡性能、續駛里程、可靠性要求等多個方面建立了純電動貨車的標準體系。對低速電動車的標準正在制定過程中。有專家指出,標準將主要考慮外部尺寸、質量、安全要求、道路特性、動力蓄電池和標識等幾個方面。安全和規范將是低速電動車標準的核心。 與會專家呼吁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和激勵電動物流車優先制定充電站規劃并進行建設,消除客戶在此方面的疑慮,實現真正的優化車輛運營方案。方法是,或在物流公司集中的同一個園區內建設快速充電樁,共享,或實施“快換”和“慢充”相結合的方式。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