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綠色產業,是生態經濟建設的重要內涵,也是新型工業化替代傳統工業化的重要途徑。在發展綠色產業過程中,企業等微觀經濟主體由于利益目標的驅使,普遍存在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和環境效益等問題;社會公眾則因個體認識的短期性和局限性而持觀望或被動參與態度。因此,強化宏觀經濟利益主體的政府行為、規范微觀經濟利益主體的企業行為是發展綠色產業的關鍵環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但是,在經濟實現持續高速增長的同時,社會經濟中潛在的矛盾也逐步暴露出來,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工業化、現代化與生態化、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的交織和疊加,形成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障礙,阻礙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的全面落實。 傳統工業化道路基本上是一條數量擴張型工業化道路,必然導致一些地區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惡化。當前,全國大氣污染排放總量仍處于較高水平,城市空氣污染普遍較重,酸雨面積已占全國面積的1/3。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約占38%。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達1.7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8.2%,受荒漠化影響的人口達到4億。要使我國現代化快速、健康發展,必須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新型工業化道路也是可持續發展道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不是傳統的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而是在不降低環境質量和不破壞自然資源基礎上的經濟發展。可持續發展內在地包含了綠色經濟的內涵,新型工業化道路呼喚推進綠色產業的發展。綠色經濟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形式逐步被理論界所接受,并開始在實踐中啟動,綠色產業作為綠色經濟的載體而發展起來。全球日益興起的“綠色消費”浪潮和對外貿易中打破“綠色壁壘”的需要,都要求我們在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中注重綠色產業的發展。 在發展綠色產業過程中,除政府從宏觀調整產業結構、構建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等方面做工作外,企業自身也應做到: 1、樹立綠色管理理念。綠色管理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思想的體現,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綠色管理實際上是現代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變化在企業經營管理上的反映,它必將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理論和方式,成為未來企業經營管理的主要模式。 2、實行清潔生產。聯合國環境署對清潔生產的定義是,清潔生產是將整體預防的環境戰略持續應用于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中,以期增加生態效率和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對生產過程,要求節約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削減所有廢物的數量和毒性。對產品,要求減少從原材料提供到產品最終處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響。對服務,要求將環境因素納入設計和所提供的服務中”。清潔生產是循環經濟的微觀基礎,也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途徑。 3、實施綠色營銷。綠色營銷是指企業以環境保護觀念作為其經營哲學,以綠色文化為其價值觀念,以消除或減少對地球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中心,以滿足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為出發點,并從中獲得利潤和發展而實施的市場營銷策略。 4、不斷樹立企業的綠色形象。由于綠色市場的不斷擴大和綠色產品的逐漸盛行,許多企業都看到了“綠色”為企業提供了新的市場機會。為此,許多企業開始標榜自己為“綠色企業”,在市場上極力塑造自己的綠色形象。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