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RP真的能協助企業作好資源規劃?資源運用效率最佳化嗎? ERP的定義是將企業資源綜合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使其效率最佳化。但回顧目前有導入ERP系統的企業,不管其管資訊系統已用了第幾套(很多都有使用2~3套,甚至以上),其答案都很令人失望。我們通過很多機會詢問企業得知,幾乎沒有一家企業是認為可達成其訴求目的,甚至80%以上的企業連物料需求規劃(MRP/MRPII)都沒有實質的有效運作。 ERP無法充分發揮其功能的真因是什么呢?大致可以歸納如下: 1、企業本身對ERP的認知不足,包括: 1)大部分的企業根本不深究ERP是什么?為什么要用ERP?只因為大家都在談ERP,若不跟進好像跟不上時代。 2)有些企業是客戶要求用ERP,所以只好跟進。 3)聽信軟件公司轉換系統的說詞,認為可以升級。 4)本身營運規劃擴大,確實有需要轉換系統,市面上軟件系統剛好也叫ERP,就跟著轉換成ERP系統。 2、資訊系統軟件公司順勢修改系統程序及資料庫結構,但產品及服務內容仍與過去相似,不強調ERP的最終目的,包括: 1)業者都推出所謂的ERP,若不順勢也稱之為ERP反而顯得落伍,賣不出去,實質內容變化不大,但反正使用者也不見得深入了解。 2)整體業界也沒有人會要相互比較何者才真正具備ERP的實質內涵,徹底告知使用者ERP的目的反而會砸到自己。 3)很多客戶會買單,即使抱怨,也無力自己設計整套系統,至少基本的進銷存及一些資料處理還是可以用的。 3、企業本身及軟件系統公司都欠缺能將實務流程設定到ERP系統并有效運行的能力,包括: 1)軟件系統公司的系統顧問人員的任務是協助企業客戶了解及操作系統,深入了解企業產品及實務流程,將之導入系統并非ERP系統顧問的任務。 2)企業負責導入ERP系統的團隊欠缺能整合本身企業營運體系或商業模式的人員,無法有效評估及選擇適當系統模組。 3)企業資訊人員及軟件系統顧問大部分都為資訊系統的訓練為主,以資訊系統的角度切入及思考為主,無法梳理生產、銷售、研發…等流程。而實質負責營運流程作業與管理的人又不充分了解ERP系統的架構與管理假設,雙方無法有效的溝通及整合。 二、精益(Lean)生產是資源運用效率最佳化的典范 精益生產的主軸除了徹底消除著名的七大浪費外,也強調人員的智慧與價值創造。從實質的生產運作與管理而言,是名符其實的ERP將企業資源綜合規劃及運用,使其效率最佳化。 例如: 1、及時化(Just In Time,JIT)生產:物料要及時供應生產需要,將物料的資源規劃及安排運用到最佳化,追求零庫存的水準,而且不能造成生產的等待浪費。 2、自動化彈性生產:包括泛用機、專用機化,人員多能工、多單無操作、流動的生產配置、快速換線換模、異常自動識別停止、防呆設計…等,將設備及人員的資源規劃、整合及運用效率充分發揮。 3、因為整體產銷方式將庫存降到相當低的水準,等同將資金資源的運用更有可用的空間。 三、精益生產與ERP系統的整合~最佳拍檔,但不容易 生產形態因不同產業的商業模式、生產設備特性及限制,以致銷售、生產方式的差異變化大,而有多樣化的不同形態。 ERP是以“資訊系統的流程”的角度出發,重點在資料能大量、標準化的處理、儲存與提供資訊,但對實務生產的理解與管理的假設不見得能很深入作探討及評估。 精益生產主要源自豐田汽車生產方式(TPS),以“生產、銷售現場”的角度出發進行生產規劃、執行與持續改善活動。汽車產業有其產銷特性,不見得與各行各業的特性相符,甚至差異很大,但仍可秉持其徹底消除浪費的基本精神、及時化與自動化兩大支柱,務實的依不同行業的特性進行各項產銷方式調整及持續改善,因此被廣泛的引用到各行各業。 面對不同產業的差異,ERP的“資訊系統的流程”與精益生產的“生產、銷售現場實務流程”能不能有效整合? 答案是可以的,而且效率會很高,但是不容易做。 四、精益生產與ERP系統的整合成功的關鍵 若要整合成功,必須先討論ERP系統為何會失敗,承認失敗、分析原因、修正策略及方法、采取行動是最重要的,很遺憾的是很多企業已經換了2~3代的軟件系統,還是無法有效發揮ERP系統宣稱的功能,甚至連MRP都無法有效運行,何況還要整合難度更高的精益生產。 首先ERP軟件系統公司要承認無法為企業使用者提供“全程服務”,只能提供系統工具及上線輔導,與企業營運實務的整合要靠企業界本身,若實務運作與軟件系統的設計有相當出入、不適用時,ERP軟件系統公司要能坦然面對,說清楚并設法尋找合適方案予以補救。 企業本身也要承認自己的準備不足所造成的問題,包括使用新科技、新系統時沒有徹底的分析及評估、進行整合。尤其使用新科技、新系統時,新科技、新系統反過來也會限制或改變企業實務運作模式。就好像手機的出現帶給我們很多方便,但有些老板要員工24小時開機,老板隨時可以聯絡到員工,壓力很大。企業很多人,尤其是很多高階主管心理上沒有準備要改變或不知道要如何改變。因此也不想要徹底了解系統,也不會主動進行系統與實務的整合、流程再造,而偏偏最有實務經驗卻是這些人。 當我們能坦然接受失敗的原因時,軟件系統公司及企業就可以進一步作整合,針對不同的產業特性,精實生產的各項管理假設的差異坦然接受,才能進一步作各種整合及運用方案探討、修正、執行,使ERP及精益生產的效益,資源運用效率最佳化有效實現。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