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出臺了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廣東未來三年工業技改投資累計將達9430億元,并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機器換人”,通過實施“機器換人”計劃,以汽車和摩托車制造、家電、五金、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民爆、建材等行業為重點,推進工業機器人示范應用。至2017年末,初步建成10個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形成4個產值規模超100億元的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建成2個國內領先的機器人制造產業基地,機器人制造及相關智能裝備總產值從2014年的300億元提高到6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6%,這無疑是對機器人生產商是個利好的消息。 消息一出,廣東省各個城市都渴望分一杯羹。廣州已提出發展目標,到2020年培育形成超千億元的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深圳將工業機器人列在四個重點扶持項目首位;東莞工業企業已開始大規模推進“機器換人”計劃;佛山市政府表示,該市未來5年里在機器人和自動化改造方面的投入將達到3000億元。 但高歌猛進的背后,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諸多隱患不容忽視。 有業內人士稱,這一市場在政府政策的刺激下現已變得過于火熱。去年全國約有400家機器人公司,如今,截至今年一季度,機器人公司的數量已超過700家,并且大多數都在廣東。 已有從業經驗40余年的機器人專家蘇崇德認為,中國機器人市場就像捕魚抓蝦,你沒準備好,魚汛來了也趕不上。機器人要發展,關鍵是應用,技術應用沒跟上,產品就沒市場。 機器人國家工程中心副主任曲道奎指出,附加值低是當前中國機器人產業面臨的主要風險。機器人產業是技術、人才、資金密集程度高的高端產業,但這一“三高”產業如今附加值卻不高,產出較低,少利可圖。由于目前機器人的靈活性不足,加之機器人和人的共同協調作業的有效機制尚未建立,不少工作面臨“要不用人,要不用機器人”的抉擇,導致機器人的應用明顯受到限制。 更讓業內擔心的是機器人發展勢頭過熱,可能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重蹈光伏產業覆轍。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