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在做大增量上下足功夫,加大新興產業培育力度。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培育新增長點的主要著力點。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以重大發展需求為牽引,力爭實現若干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推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打破長期以來我國跟隨發展的被動局面。適應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趨勢,推動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組織管理、營銷服務等環節變革,探索和發展新型制造方式。推動產業跨界融合,特別是要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源源不斷地迸發涌流。 三要在創業創新上釋放活力,加大中小企業扶持力度。中小企業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載體,也是孕育新增長點的最佳土壤。要全面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和服務體系。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把更多的創新資源配置給中小企業,發揮其在產業創新鏈和國家創新體系中的種子作用。依法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鼓勵社會建立面向中小企業發展的基金,支持小微企業和個人創業創新。切實減輕中小企業負擔,減少審批、簡化流程,清理整頓涉及中小企業的收費,為其創造寬松發展環境。 四要在智能制造上尋求突破,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要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把智能制造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實施智能制造工程,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制造業生產經營全過程,推動制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大力發展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和系統,為推行智能制造提供關鍵支撐。著力創新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眾包、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動在線監控診斷、電子商務、供應鏈金融等新業務發展。積極發展智能家電、智能家居、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可穿戴設備,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高度重視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提高智能制造發展中數據、重要系統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水平。 五要在價值鏈提升上明確方向,推動制造業服務化發展。研發設計和銷售服務處于產業價值鏈“微笑曲線”兩端,推動制造業服務化轉型是制造業價值提升的重要方向。要推動制造業產業鏈各環節的專業化、服務化,鼓勵制造企業延伸服務鏈條,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業務,推動制造業向研發設計、融資租賃、工程服務等價值鏈高端環節延伸發展。大力發展面向制造業的工業設計、第三方物流、節能環保、互聯網金融、管理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充分發揮生產性服務在研發設計、流程優化、市場營銷、物流配送、節能降耗等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提高產業鏈整體效率。圍繞制造業集聚發展,加快建設一批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和公共服務平臺。 建立發現培育新增長點的有效機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肩負著發現培育新增長點的重要使命。面向新常態,我們必須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并重,優化市場環境與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并行,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建立一套發現培育新增長點的有效機制。 堅持創新供給與消費升級相結合。要把供給側的創新作為培育新增長點的重要著力點,鼓勵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積極研發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新產品、新服務,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要把需求端的升級作為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源動力,發揮好消費政策在引導和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方面的積極作用,挖掘信息消費潛力,引導消費升級方向,努力激活社會潛在消費需求。 堅持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相結合。繼續發揮技術創新的引擎作用,圍繞智能終端、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智能機器人等新一輪消費熱點,整合相關科研計劃和創新資源,加大對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突破核心技術瓶頸,促進成果轉化。完善鼓勵商業模式創新的政策體系和支撐平臺,鼓勵各類商業模式創新,特別是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創新,引導企業大力發展網絡協同設計、協同制造、協同服務,打造包含制造企業、服務企業、內容提供商和應用開發商的全產業鏈價值共贏體系。 堅持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結合。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新增長點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必須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貿易與投資協調發展。一方面發揮我國人口眾多,消費市場空間廣闊的優勢,著力打破阻礙新興領域成果轉化和市場培育的種種壁壘,深挖國內市場潛力。另一方面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推動高鐵裝備、電力裝備、工程機械等重大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支持新能源汽車、光伏、節能環保、風電等新興產業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堅持創新管理與依法行政相結合。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降低市場進入門檻,引導民間資本和各類市場主體向新興領域拓展。為適應產業變革的趨勢要求,提早制定云計算、大數據、電子商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領域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完善產品安全、質量、節能、環保等相關規定,建立個人信息保護制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完善激勵創新的產權制度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保障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堅持政策支持與市場調節相結合。采取合理的、差別化的激勵政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優勝劣汰的作用。加大財稅政策對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用好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著力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改善新興產業的金融扶持政策,鼓勵風險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天使投資基金進入新興領域。推動金融創新與技術創新銜接配合,為創業創新提供更多元、更完善的金融產品和融資服務。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新興產業發展規律,由市場機制調節供求平衡,由市場規則決定企業競爭結果,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