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促進經濟共同發展? 2014年中國整個裝備制造業出口2.1萬億元,占國家整個出口收入的17%,其中包括電力、通訊、石化、礦業、航空等行業,大型的成套設備出口快速增長。中國60萬千瓦的燃煤發電機組已經成為出口的主力機型,華為公司68%的銷售收入來自于海外市場,另外工程機械、汽車等領域在境外的投資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目前,我國企業已在亞洲和非洲的發展中國家建設了鋼材、水泥、玻璃、印染、針織、汽車等生產線,既開拓了新的市場,又增加了當地生產能力。如奇瑞等汽車企業在境外建設整車或零部件生產線,徐工集團、三一重工等海外業務規模也不斷擴大。 專家認為,關于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問題,要將產業規模大、技術水平較高、具有一定優勢的行業作為重點領域,如鋼鐵、有色、水泥、玻璃、汽車、輕紡等。同時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支持企業在有條件的國家上下游配套協同發展,增加產品當地附加值。 在全球范圍內看,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的熱潮正在興起,也逐漸成為許多國家促進經濟發展、減少貧困、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這實際上也為中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機遇。 隨著跨國合作項目的不斷展開,如何與目標國合理對接成為關注焦點。考慮所在國當地的經濟現狀和政治、文化環境等因素,既要發揮我國自身優勢,也要注重本土化,探索多種商業合作模式,積極融入當地社會。 王曉濤指出,要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需要充分考慮東道國的經濟狀況、現實需求,以及技術標準的實際情況,既要獨立自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也要考慮與有關國家組成聯合體,共同參與境外的鐵路項目。同時也要學習跨國的經營經驗,提高我們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力的能力。 同時,“走出去”不但可以貢獻當地經濟發展,也促進了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商務部部長助理張向晨認為,中國的電力設備、通信設備、船舶、高鐵,在很多國家都有需求和市場,而國內市場需求增長正在放緩。“從全球市場來看,推動中國的裝備制造業‘走出去’,既便利了這些國家,也為我們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新的思路”。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