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工業4.0戰略由來 德國是最早提出工業4.0概念的國家,在德國政府推出的《高技術戰略2020》中,工業4.0被列為十大未來項目之一。“工業4.0”一詞最早出現在2011年德國舉行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在2013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工業4.0”概念正式由德國“工業4.0小組”提出。 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對“工業4.0”概念的一個比較統一的闡釋是繼機械化、電氣化和信息技術之后,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主要是指通過信息通訊技術和虛擬網絡-實體物理網絡系統(CPS)的結合,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實現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最終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生產模式。 虛擬網絡-實體物理網絡系統(CPS)包括智能機器、儲存系統和生產設施,各個部分能夠相互獨立地自動交換信息、觸發動作和控制。而物聯網、服務網以及數據網是“工業4.0”的基礎。 工業4.0在德國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德國政府2011年11月公布的《高技術戰略2020》中的一項戰略,旨在支持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保持德國的國際競爭力。 “工業4.0”戰略愿景 “工業4.0”為人們展現了一幅全新的工業藍圖:在一個“智能、網絡化的世界”里,物聯網和務聯網(服務互聯網技術)將滲透到所有的關鍵領域,創造新價值的過程逐步發生改變,產業鏈分工將重組,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并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 首先,工業4.0將使得工業生產過程更加靈活、堅強。這將使得動態的、適時優化的和自我組織的價值鏈成為現實,并帶來諸如成本、可利用性和資源消耗等不同標準的最優化選擇。包括在制造領域的所有因素和資源間形成全新的循環網絡、智能產品獨特的可識別性、個性化產品定制以及高度靈活的工作環境等。 其次,工業4.0將發展出全新的商業模式和合作模式。這些模式將力爭確保潛在的商業利潤在整個價值鏈所有利益相關人之間公平地共享,包括那些新進入的利益相關人。同時,工業4.0“網絡化制造”、“自我組織適應性強的物流”和“集成客戶的制造工程”等特征,也使得它追求新的商業模式以率先滿足動態的商業網絡而非單個公司,這將引發一系列諸如融資、發展、可靠性、風險、責任和知識產權以及技術安全等問題。 再次,工業4.0將帶來工作方式和環境的全新變化。全新的協作工作方式使得工作可以脫離工廠,通過虛擬的、移動的方式開展。員工將擁有高度的管理自主權,可以更加積極地投入和調節自己的工作。同時,隨著工作環境和工作方式的巨大改變,可以大幅度提升老年人和婦女的就業比例,確保人口結構的變化不會影響當前的生活水平。 最后,工業4.0將促進形成全新的信息物理系統平臺。全新的信息物理系統平臺能夠聯系到所有參與的人員、物體和系統,將提供全面、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務和應用業務流程,支持移動終端設備和業務網絡中的協同制造、服務、分析和預測流程等。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