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全球汽車產業的全新發展態勢,為匹配整車制造商的新需求及應對產業的全球化競爭,國內汽車零部件也在不斷尋求轉型。透過近期部分企業的相關動態,我們可以大致總結出本土零部件供應商的轉型“新姿勢”。 傍大腕,提升傳統業務規模優勢 相關統計預計,2015年將成為中國企業收購國外汽車公司的破紀錄之年。截止到今年10月份,中國企業在全球的收購費用已經達到93億美元,去年全年為8.45億美元。對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來說,跨國并購步伐的加快正是本土企業應對全球競爭加劇的本能反應。對于在技術能力上并不占優勢的中國企業來講,跨國并購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技術能力,更重要的是還能為企業帶來規模效應。 總體來看,中國本土企業的并購目標傾向主流、大型跨國品牌。 12月2日,華域汽車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全資子公司延鋒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簡稱“延鋒公司”)與美國江森自控有限公司(簡稱“江森自控”)開展全球汽車內飾業務重組的相關約定,雙方下屬的涵蓋17個國家或地區的主要生產(含研發)基地納入江森自控汽車內飾(上海)有限公司(簡稱“新內飾公司”)的工作已基本完成,該新內飾公司已更名為“延鋒汽車內飾系統有限公司”。對華域汽車來說,本次全球汽車內飾業務重組將形成世界最大的汽車內飾系統供應商。 同樣是這一天,航天機電發布公告,公司擬行使優先購買權以支付現金方式向新加坡德爾福購買其持有的上海德爾福50%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持有上海德爾福87.5%股權,航天機電汽車零部件業務規模將隨之擴大。 不論是華域汽車還是航天機電,二者于跨國品牌的合作都在傳統意義上的業務領域,華域汽車零部件業務雖然涉及多個方面,但是此次大型并購主要在內飾業務,而上海德爾福也主要從事車用汽車空調系統的開發和制造。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在傳統領域,國內企業傾向以國際合作擴大規模優勢的方式,提升競爭力。 開疆拓土,轉型兩大全新領域 伴隨汽車產業新能源與智能化趨勢,目前國內零部件制造商也在試圖在這里尋找機遇。 12月1日,浙江亞太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亞太機電”)就投資參股ElaphePropulsionTechnologiesLtd(簡稱“Elahe公司”)作出進一步說明,表示Elaphe公司已于9月30日召開股東會審議通過了《浙江亞太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和ElaphePropulsionTechnologiesLtd投資意向協議》。本次投資后,亞太機電將持有Elaphe公司20%股權,同時將在中國成立的合資公司中占有超過51%的股份。而Elaphe公司正是電動汽車及其他車輛輪轂電機技術供應商,在輪轂電機的電控、生產設備及輪轂電機在電動汽車上的集成運用的技術革新、研究、開發等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當然,新能源與智能化領域,本土企業不僅僅將目標放在海外,同樣也有企業選擇本土合作。 11月28日,萬安科技發布了《對外投資公告(一)》和《對外投資公告(二)》,擬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分別向飛馳鎂物(北京)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簡稱“飛馳鎂物”)和蘇打(北京)交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蘇打網絡”)投資人民幣2000萬元和512.8萬元,分別取得飛馳鎂物和蘇打網絡22%的股權。 飛馳鎂物是一家專注于前裝車聯網的平臺研發和服務運營的公司,致力于為整車廠提供全方位車聯網產品和解決方案。蘇打網絡則是一家專注于智能交通以及新能源汽車共享平臺的科技創新企業。蘇打網絡與包括意大利開源汽車OSVehicle在內的諸多新能源汽車企業合作,并基于自身的車聯網技術架構,打造共享智能汽車,提供下一代城市出行方案。 顯而易見,此次萬安科技大手筆投資飛馳鎂物和蘇打網絡,主要是想借助這兩家公司進入車聯網領域和拓展電動汽車相關零部件以及汽車電子產品的開發生產,推動萬安科技從汽車零部件生產領域向智能交通運營領域拓展。 所以,接下來伴隨新能源與智能化這兩大全新發展趨勢的升級,零部件產業內將會出現更頻繁的收購或者參股行為。 去造車,打通產業鏈條 相較以前傳統汽車造車資質“一票難求”,新能源造車政策的改變,為很多零部件企業進入整車領域提供了難得契機。而關于零部件企業造車,本網之前也曾發布過多篇報道,從萬向到多氟多再到江特電機等企業,基本都已經完成相關收購,獲取整車制造資質。不過,在這里我們還是要說一說,在這些企業之中,主要企業仍傾向將觸角伸至新能源客車制造領域。如萬向與上汽合資成立新能源客車公司,江特電機參股九龍汽車。 我想,這一方面是因為客車作為公共領域用車,是目前新能源推廣見效最快的細分市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客車制造領域的競爭相較乘用車市場,激烈程度有別。 不過,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仍有它的吸引力,這里最典型的就是萬向。2014年,Karma汽車公司被萬向集團收購。今年習近平主席赴美訪問前后,萬向乘用車造車行動才慢慢浮出水面。 萬向集團旗下的Karma汽車公司與寶馬公司達成重要合作伙伴關系,Karma將結合寶馬技術資源,在未來推出一系列高品質的、擁有最前沿技術的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豪華汽車。 不管造什么車,總之,新能源汽車發展為零部件制造企業打通產業鏈,布局從核心零部件到終端產品,增強企業競爭力,提供了新的出路。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