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分布著大大小小無數個國外品牌代工廠家,他們共同撐起了中國“世界工廠”的聲譽,然而近幾年來,隨著生產成本的增加和國際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的影響,代工廠家的日子并不好過。業內人士估計,春節前東莞至少還有上百家大型工廠倒閉或停產。 2014年12月5日,知名手機零部件代工廠蘇州聯建科技宣布倒閉。與此同時,位于蘇州胥口鎮的諾基亞手機零部件供應商閎暉科技也宣布關門停產,并遣散了大部分員工。這兩家公司作為當地很有名氣的代工廠家,最鼎盛的時候工人數量都在萬人以上,長期以來為蘋果和諾基亞提供代工服務,但輝煌不再,它們最終沒能挺過2014,在2015年即將到來之際轟然倒下,令人探析,也引起了同行內的思考。 國內代工廠的倒閉關門已經越來越頻繁,有業內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就是國內生產成本優勢已經逐漸喪失,部分仍然停留在產業鏈的最低端,利潤微薄,對下游客戶的議價能力越來越低。而許多企業對單一客戶的依賴性太高,以至于客戶訂單一結束,企業立刻就難以為繼。 在中國,人口紅利優勢的喪失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代工企業如果還是沒有危機意識,得過且過,倒閉是在所難免的。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僅靠代工很難取得長久的發展,甚至也難逃滅亡的命運。作為全球代工企業的領軍企業的富士康的轉型之路值得廣大代工企業借簽。 富士康從深圳的一個百十人的小作坊,依靠代工成為了全球最富知名度的代工企業,目前富士康在中國大陸的工人數量超過一百萬。富士康靠代工起家,但其并沒有把代工作為其的單一產業,今年來富士康不斷活躍智能家居,云服務,機器人等高新領域,不斷與行業外企業互動,努力尋找除代工之外的經濟爆發點。 在代工服務方面,富士康也在慢慢放棄原來的人海戰術,逐步提高生產線上的自動化水平,以降低生產的成本。富士康在自動化方面的嘗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郭臺銘在2011年提出的“百萬機器人計劃”。2011年郭臺銘察富士康山西晉城園區時說,到2014年富士康的生產線上將用上100萬臺機器人,此言一出,外界質疑聲不斷。在2014年的一次對外活動中,郭臺銘對外稱富士康的百萬機器人計劃并沒有停止,仍在進行當中。雖然目前為止,富士康離這一目標的實現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其在自動化方面探索的毅力和精神令人稱道。 中國的代工企業必須認清當前的中國現實,在手頭資金寬裕的情況下走多元化發展道路。分析企業倒閉的原因可以發現,代工成本的上升是企業倒閉的一個很大因素,企業應加快“機器換人”步伐,用自動化升級完善生產線,降低生產制造成本,這樣才能在以后激烈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