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業績衡量和創造價值有了更加客觀的標準,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有了新依據。中國制造業企業不再僅僅追求企業規模及收入的“大”,而是更加注重創造價值的強。 10月31日,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以下簡稱經管院)主辦的“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創造價值100強報告發布會暨中國制造2025價值投資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發布了2015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創造價值100強,且對石油工業、電子制造業、機械設備儀表業、信息設備業、金屬及非金屬制造業、食品飲料業、醫藥生物業、印刷業、紡織服裝業等十個細分行業進行創造價值專項研究并形成價值創造評價體系。 來自工信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證監會、中國銀行、經管院等單位的領導、專家與參會代表聚在一起溝通思想,交流信息,就“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等話題提出了很多精彩觀點和真知灼見,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不以“銷售額”論英雄 經管院院長徐東華表示,上市公司是每個行業中的優質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中堅力量。上市公司的總市值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的50%,這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國內資本市場的推動,形成了獨特的企業制度,并逐漸和國際市場接軌,成為了中國融入世界的領軍團體。 強國戰略研究所所長兼中國制造2025研究中心主任周永亮博士介紹了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創造價值100強的主要研究成果。他們通過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對我國1622家制造業上市公司連續三年的財報進行分析,為創造價值百強的發布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和研究基礎。 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創造價值100強發布后,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馬忠智、中國銀行原副行長、現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榮譽會長高德柱、國務院辦公廳秘書一局原副局長耿學華、工業和信息化部經濟運行局副局長黃利斌、中國工業報社副社長李濤等領導為企業代表頒發了證書和獎牌。 助力企業從“粗放”走向“精細” 《中國制造2025》規劃提出推動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核心是通過互聯網加智能制造技術使中國制造業由粗放的低價值經營轉型為精益的高價值經營。這種高價值經營不再僅僅追求企業規模及收入的“大”,更加注重創造價值和能效的“強”。工業和信息化部經濟運行局黃利斌副局長對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創造價值100強研究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認為這個體系的提出對于研究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非常有價值。 中國工業報社副社長李濤表示,經管院的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創造價值100強研究課題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嘗試,讓我國的制造業企業從大到強有了更加客觀和科學的依據,同時也為中國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更加有意義的支持。此次評選發布為行業企業樹立了創造價值典范,為助力中國企業從“粗放”走向“精細”,中國制造由大到強的轉變起到了推動作用,必將對推動我國裝備制造業加快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助力互聯網+的兩化融合產生積極影響。 會議還對中國工業報社主辦的“中國工業品牌新絲路之旅”活動進行了主題宣講,通過活動搭建起“四個一工程”的綜合服務平臺,將對促進我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開展優勢互補、務實有效的合作,開創共同繁榮的新局面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