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汽車產業區域經濟峰會于10月29—30日在陜西西安盛大召開,本屆峰會是中國西北地區首次就汽車產業區域經濟發展舉辦的專題研討。峰會圍繞“‘一帶一路’汽車產業新機遇”的主題,共同研討汽車產業如何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結合區域特點實現產業新突破,探討企業布局如何向中西部地區延伸,借戰略“東風”沿“一帶一路”挖掘和開拓新市場。鳳凰汽車作為協辦單位,對本屆峰會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報道。 ![]()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資深首席專家 黃永和 以下為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資深首席專家黃永和發言: 2004年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公布實施之后,在2006年經過相應的調整,近年并無大的公開調整。但從2009年開始一直到去年,實際上國家工信部和發改委一直都在對產業政策進行修訂工作。 但是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產業政策一直沒有進行最終的修訂,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是和整體汽車行業發展的狀況有直接的關系。同時,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央的一攬子政策文件調整也有直接關系,尤其是行業整體沒有形成統一認識。但總的來說,作為產業政策,在20多年的調整過程當中,對產業的發展確實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但在解決了內部的問題后,通過產業政策調整外部環境的問題比較困難。 整體來說有十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1)關于汽車產業的發展戰略和政策導向問題。第一是在三中全會中提出的國企改革問題;第二提出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政策;第三是進一步簡政放權,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的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物的管理。同時,也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的新體制,進一步放開一般制造業,加快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上述方面實際上和整個汽車產業下一步的發展方面都有直接的關系。此外,還有發展環保市場,推行節能,包括碳排放權的交易、排污權交易制度,尤其是節能量和碳排放權交易和汽車產業實際上都有直接關系。 最后,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的重大若干問題,汽車產業下一步也將會朝依法治理方向邁進。 2)根據《中國制造2025》,明確將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列為重點領域,同時要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重點要夯實汽車產業發展基礎。實際上和汽車相關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個是高檔機床和機械裝備,為汽車制造業提供相應的裝備基礎;第二個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第三個是新材料。上述三大領域將作為汽車產業未來重要的發展領域。 3)行業管理的發展方向,下一步繼續簡政放權,并且加強事中、事后管理,逐步向法人化建設。關于行業管理,有三個方面:第一,投資項目管理進一步優化,鼓勵關鍵零部件領域的投資。第二,建立和完善企業產品準入許可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第三,行業管理將逐步由產業政策+行政管理向法制化+市場機制進行轉變。 4)外資政策。第一是現行的管理模式和內資的管理模式,包括管理方式等都存在差異之處。第二個是政策判斷,總的來說,市場的環境會更加公平開放,行業也將會加快整合。 5)節能減排。從2005年開始一階段,二階段包括三階段,今年年底基本實施完畢,達到百公里6.9升的限制。四階段標準基本上確定,為5.0升百公里。第五階段,在《中國制造2025》里提及約為大概4升左右。此外建立強制性規定+市場機制的新能源政策也是重點趨勢。 6)流通機制改革的問題。流通機制包括后市場,總體方向是在流通領域會逐步來向消除壟斷,促進市場競爭,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方面納入。 7)平行進口,作為打破壟斷的一個重要方法,目前已經在上海、深圳、廣州和天津開始嘗試相應試點。 8)關于FTA自貿區的建設,主要目的是推動FTA的戰略來構建開放型的經濟體制,已開放進行倒逼。貿易自由化是下一步發展的趨勢,汽車產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9)海外投資設廠,是指在目標海外市場國家,進行當地生產、當地銷售,避免較多貿易壁壘。 10)產能過剩問題。截止去年年底,汽車行業形成的整車生產能力超過3000萬輛,產能利用率接近國際上通行的80%概念,從產能利用率整體情況來看,仍處于合理區間。但目前結構性過剩的特征較為明顯,例如乘用車的產能利用率大概為80%,處在基本合理的區間;而交叉型乘用車目前產能利用率僅為63%,存在過剩風險;商用車產能利用率70%左右,也屬于較低水平。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