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行業目光都鎖定在了自動駕駛、智能汽車領域。 “首批全自動駕駛汽車將于2025年‘正式上路’,彼時具有半自動和全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全球滲透率或達到12%~13%,相關市值約為420億美元。”日前,波士頓咨詢資深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全球汽車專項領導人ThomasDauner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此外,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也透露,在2016年的北京國際車展上,北汽要力爭推出一款可供試乘試坐的無人駕駛車。未來,北汽新技術研究院工作重心之一就是向智能、節能和環保發展三大趨勢打造智能汽車。 而就在徐和誼“喊話”不久,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定義、分級與技術架構,更是將業內對于智能汽車的討論推向高潮。然而,國內汽車行業對智能汽車的探索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離全面推廣還需要政府的大力促進和技術的進一步成熟。這也成為眾多車企共同的課題。 初建標準 事實上,圍繞著“駕駛員減負”,包括奧迪、寶馬、奔馳在內的多家汽車廠商很早就投入研發并將成果應用。 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雷認為,車聯網、新能源和自動駕駛將是汽車行業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面臨的重要課題。據其透露,英菲尼迪和母公司日產計劃于2020年向市場推出自動駕駛車型。 而特斯拉甚至比這個時間還要早,計劃今年在其S型電動轎車中搭載全自動公路駕駛功能。不過在ThomasDauner看來,這些只能稱之為半自動駕駛汽車,盡管在操控方面,可以由電腦操控,但在法律方面尚不允許。“首批半自動駕駛汽車有望于年內或明年上市。” 實際上,國內自主品牌車企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也早已悄然開始。除徐和誼外,長城汽車方面也公開表示,早在2012年,長城汽車就成立了專業團隊,下大力氣對汽車無人駕駛等智能技術進行研發。“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系統目前采用多傳感器整合的技術,未來可取代駕駛員本身操作。目前哈弗H8、H9及部分后續車輛已經完成了駕駛輔助階段的開發。預計在2020年,將會推出能夠在高速公路上實現自動駕駛的車輛。”長城汽車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我們聯合國內專家對智能網聯汽車定義是,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具備復雜的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和執行等功能,可實現安全、舒適、節能、高效行駛,并最終可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我們稱之為ICV。”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 董揚透露,中國希望用15年左右的時間讓自動駕駛技術實現商用。而有了行業標準及分級,也更有利于汽車企業在技術研發及商業化方面“有章可循”。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