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機床工具的產值與出口值排名,歷年來都位于世界前五名內;同時,每年都有30億美元的出口產值,充分體現了其市場競爭力。 我們都知道,汽車是機床的消費大戶,而中國臺灣何以在沒有強大汽車產業及內需市場為后盾的支撐下,僅僅憑借靈活的應變能力,形成了其獨特的魅力呢? 群聚撐起的產業價值鏈 到過中國臺灣考察過的機床業內人士都知道,臺灣無愧于世界級的機床工具部落。臺灣中衛發展中心處長張啟仁在6月18日臺灣機床工具新品發布會上表示,從空中鳥瞰,沿著臺灣中部大肚山臺地,在長約60公里、寬約14公里的鄉間,藏著1000多家精密機械制造企業和上萬家的下游供貨商,可謂是臺灣地區精密機械黃金谷地,就業人口超過30多萬,是全球單位面積產值第一、密度最高的精密機械聚集地。 由于臺灣地區面積不大,陸地面積不及湖南省的1/5,島內機床產品的市場容量十分有限,因此他們很早就把發展機床產業的市場目標定位在境外需求。據悉,2013年臺灣地區機床工具出口金額為35.48億美元,其中金屬切削機床工具出口金額為28.72億美元,金屬成形機床出口金額為6.76億美元。 臺灣工具機既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黃健中認為,整個臺灣,散布在交錯田間的、數以千計的各類零件廠、加工廠、組裝廠,構成了一個個復雜而完整的機床工業產業體系,這種綿密的群聚效應,正是臺灣地區機床工具產業一個相當鮮明的特性。 “相較于日、韓,中國大陸具有強大的汽車產業與內需市場做后盾,臺灣機床工具與零部件產業做出全面向營銷的策略,為全球消費市場和各行業客戶提供客制化服務,這是臺灣地區機床工具產業目前得以立足生存的一項重要利器。” 他表示,臺灣地區機床工具制造廠商素以外銷出口為導向,比率約在七八成之間,可以說是臺灣廠商少數能以自有品牌營銷國際的重要產業之一,具備高度的彈性制造能力及快速應變能力,且多屬于中小型規模及地區集中特性,產業分工提醒完整且依附度高。
臺灣的機床制造生產企業90%以上集中在臺中,這里專業配套能力很強,大部分配套件在本地區都能采購到。一個主機廠由幾十個甚至更多配套廠提供配套,主機廠緊貼現代制造業技術發展趨勢,集中精力于產品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產品的裝配調試和可靠性試驗等;配套企業則根據產業發展前景和主機廠的技術需求,專攻功能部件的研發試驗及精益生產,交給主機廠的是成組的部件成品,主機廠不需要再加工而直接進行裝配。一些部件的生產也建立在高度社會化分工之上。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