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管理落后,歸根結底是落后在“頭”上,是觀念上的落后,是認識上的落后,企業管理的“營養不良”,導致中小企業罹患“蛋白質缺乏癥”,即“管理理念缺乏癥”。要治愈此癥,需要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強化企業管理理念。 第一,“頭”里都有理念,差別在于正確與否 中小企業都有理念。什么是理念?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主意、念頭、思想、計劃、打算、意見等。從企業剛有創建念頭之日始,就有理念。只是這些理念有的比較明確,有的比較模糊,同時還有正確與否的差別。不論企業大小,管理的本質是一樣的。隨著企業從小到大的發展,管理的理念也在不斷變化。 當企業只有一個人在打理時,老板既是決策者也是執行者,既是管理人員又是普通員工,這時管理很簡單,老板一個人說了算,天馬行空,獨來獨往。當企業人員增多了,老板已經從“運動員”升任為“教練員”,有時還要兼任“裁判員”,管理就相對復雜了,“教練員”要把意圖告訴“運動員”,并要讓“運動員”貫徹教練的意圖。當企業規模擴大了,擴大到老板管不過來時,就要增設“中間管理層”。這時管理更復雜了,老板和“中間管理層”的理念要一致。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危險時期,“中間管理層”得力,則企業如虎添翼;否則,企業會陷入“半身不遂”的境地。當企業規模增加到“多層”管理的時候,管理理念的隨意性必須越來越少,管理理念的科學性、規范性要越來越強化。管理理念影響管理行動及結果,企業行動和結果反映和檢驗管理理念是否正確和先進。“要想裝滿口袋,先要充實腦袋”。中小企業必須高度重視“頭”里的理念的正確和科學。 第二,“頭”里的理念正確了企業才能生存發展 “理念正確你就成功了一半”。國內外的成功的企業專業管理人才,在接管一些企業后,可以在不太長的時間內,使陷入癱瘓的企業起死回生,或使尚好的企業好上加好,直至成為知名企業,其成功的秘訣首先在于他們具有現代企業管理理念,認識到企業運籌是以市場為導向,管理是以計劃為首要功能,同時,靈活運用組織、人事、指導與控制等手段,不斷尋求變革,尋求創新的成果,從而能持續地占有市場,擊敗競爭對手,獲得企業的成功。 有一些中小企業管理者在理念上存在著差距,他們不理解管理現代化的極端重要性,對管理一知半解或半知半解,缺乏系統的掌握。企業經營不善或虧損,事后坐下來仔細思考,多數都能從管理上找到了原因。陳舊的、錯誤的理念也存在于一些業績尚好的企業管理者中,他們對暫時取得的成功沾沾自喜,進而自滿,墨守成規,固步自封。他們認為,我的效益如此之好,若非有優良的管理,何有如此業績。殊不知市場經濟有不依人們的主觀愿望為轉移的規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沒有理念的改變就不會帶來企業經營狀態的改變,這是興衰交替的改變。理念的改變,導致行動的改變;行動的改變,導致習慣的改變;習慣的改變,導致命運的改變。理念是因,業績是果。對目前狀態尚好的中小企業,其管理者務必樹立正確的理念,做到未雨綢繆,否則悔之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