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整體實力不強 中微觀層面因素(內部環境):主要是受中國制造業整體競爭力不強的影響。 眾所周知,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制造業,在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艱難推進過程中,中國制造業整體上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這些現象已經充分表明中國是一個制造大國而不是制造強國的嚴峻事實。不可否認,這些現象除了與我國產業發展政策、工業化進程和地方保護主義等因素有關外,還與中國制造業企業缺乏具有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的研發體系,不能研發出具有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特點的產品;與未能有效推進先進制造技術、管理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應用;與企業缺乏有效管理和創新發展動力等諸多因素有著直接的關系。由于這些共性問題的存在,導致中國制造業整體競爭力不強,只能成為世界工廠參與全球異常激烈的中低端市場競爭;而全球高端市場仍被美國、德國、韓國和日本等企業所壟斷,高額利潤源源不斷流向這些企業的口袋。 2012年3月23日,時任國務院國資委主任王勇在中央企業全面開展管理提升活動視頻會議上明確指出,通過中央企業與世界一流企業的對標研究,總的看,中央企業存在的差距是相當大的,突出表現在基礎管理、管理創新、投資并購、管理信息化和國際化經營管理五個方面。此外,中央企業的管理創新總體上還處在學習、模仿階段,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資料顯示,機床行業屬高端裝備制造業,中國是世界第一機床制造大國,也是世界最大機床進口國,但中國機床行業企業與世界先進企業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目前,中國90%的數控系統需要從國外進口。盡管部分國產數控系統廠家已基本掌握多軸聯動、RTCP(旋轉刀具中心點)三維刀具補償等關鍵技術,但其研制的高檔數控系統與國外產品相比,在加工精度、可靠性和穩定性方面還是有很大差距。另據了解,上海大眾汽車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則全部采用進口磨床加工汽車零部件。 近幾年,中國生產機床的數控化率有所提升,2011年,金屬切削機床數控化率為29.9%,成形機床數控化率為6.29%;但與日本、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60%~70%的產量數控化率和80%~90%的產值數控化率相比,中國機床設備的數控化率水平還顯得很低,這必然影響到產品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2011年,機床行業(71家企業參評)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結果顯示:只有54.2%的企業應用了計劃管理,11.3%的企業應用了關鍵資源需求能力排序,50.7%的企業應用了預算管理,15.5%的企業實現了業務與財務集成應用,11.3%的企業實現了管理系統和制造執行系統間的數據自動交換。評估結果還顯示,目前中國機床行業企業的生產方式和管理理念普遍落后,信息系統之間綜合集成、協同與創新的水平還有待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