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由大到強”的短板 “三基”產業投資強度較低,適合中小企業介入,但也有賴于國家政策扶持 夯實裝備制造業基礎,首先要轉變思路。“三基”產業被稱為“中場產業”,是制造業今后的核心和帶動性產業,就像一個球隊要靠中場球員組織帶動。其體量比終端設備小,但利潤卻較高。像汽車整件利潤率在5%,而零部件利潤就高達5.9%。 “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與主機應該是螺旋式上升的研發過程,就像造飛機,沒有發動機,沒有鈦合金型材,一樣沒法搞。”南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總經理王文虎說,在國內充分競爭領域,越是關鍵零部件、基礎高端材料,越是利潤高,反倒是主機制造往往是掙辛苦錢。“這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技術優勢。” “三基”產業投資強度較低,適合中小企業介入,而且宜使用傳統嫁接高新的研發模式。 去年以來,紡織業尤其是棉紡行業的經濟形勢一直不景氣,但今年剛剛進入細紗機市場的同和紡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卻拿下了河南、山東75%以上的市場,銷售額翻了一番。 “做終端賺錢的企業,一定是自己有核心基礎零部件的質量與服務,所以我一出手就能拿下半壁市場。”做紡織機的關鍵零部件羅拉起家,同和紡機目前已是世界最大的羅拉生產企業,并開始向中高端緊密紡裝置、粗紗機、細紗機等整機進軍。董事長崔桂生是“三基”研發的受益者。“有核心部件再做整機,我就有了滿足企業訂制需求的基礎,競爭優勢很明顯。” 為了彌補目前創新體系的缺憾,目前我國一些大企業,特別是大型央企,開始建立各種形式的“中央研究院”,整合現有研發資源。在屈賢明看來,國外搞中央研究院確實有一些成功范例,但國內的這些研究院目前定位并不清晰。 “這些中央研究院與現有研究所的定位,應有明確區分,不應再針對當前市場需求進行研究,而應該著眼于五年甚至更長時期的需求,搞好技術儲備。否則只是增加機構,沒有實際意義。”屈賢明說,“現在我國經濟增速趨緩,處于中速增長期,正是調整的好時期,讓大家明白‘三基’的重要性,開發出獨一無二的產品比擴大產能更重要!” 補齊“三基”這塊短板,還有賴于國家政策扶持。2011年底,國家已發布《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和基礎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并提出研究制定鼓勵用戶采用“三基”新產品和新工藝的政策。但此后并沒有相關細則落地。2013年“國家轉型升級強基工程”重點支持軸承用高標準軸承鋼材料等15個重點方向,對示范項目投資給予補助支持,單個項目補助金額最多不超過3000萬元。不過這筆補助對于企業搞研發仍是杯水車薪。 令人振奮的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已明確提出,“整合科技規劃和資源,完善政府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的支持機制。”許多企業家呼吁,除了直接的財政補貼,有關部門應該為“三基”項目提供免稅、無息貸款等優惠政策,并盡快落實《決定》精神,明確相關扶持細則。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