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羅蘭貝格與騰訊汽車聯合發布《中國汽車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報告》,分析了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汽車領域的影響,其在汽車與出行中的應用,以及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消費偏好。報告指出,人工智能對汽車全價值鏈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短期內主要影響營銷及車主使用,而長期來看,人工智能技術將會對汽車出行生態產生顛覆性變革。 經過對算法研究的知識準備與硬件計算性能的提升,人工智能即將迎來新一波的發展熱潮。短期來看,人工智能將對汽車行業價值鏈偏下游環節帶來一定的價值增值和精準化運作的效率提升,例如通過采集客戶的交通、電信等消費行為數據來建立客戶全生命周期的數據生態,構建以應用場景為導向的機器學習算法,或是對精準營銷、金融風控和產品個性化定制等場景產生洞見及應用。 長期而言,人工智能技術將推動無人駕駛車輛的大規模應用,并隨著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出現,汽車出行領域將發生顛覆性的變革。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有效載客時間高于傳統出租車80%,成本卻只有傳統出租車的12%。它還能節省40%的停車空間,平均減少30%的交通擁堵時間,幫助改善城市空間布局和優化城市交通。 羅蘭貝格合伙人鄭赟表示:“自動駕駛車輛的使用場景及廣泛應用程度受到消費者接受度的直接影響:在自動駕駛普及階段,通過解決消費者痛點培育其對于自動駕駛的喜愛并提升粘合度。長期來看,無人駕駛功能成熟后,智能出行的構建過程中將嫁接更多的生活場景,消費者不斷提升的自動駕駛偏好對于商業場景及模式的設計會起到關鍵的作用。” 從全球市場上來看,德國與美國的自動駕駛發展進度相對領先。中國的自動駕駛實力則主要基于其整體汽車市場規模,有很大的提升潛力,但自動駕駛的政策法規框架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目前看來,自動駕駛的未來發展還需突破法律法規、倫理與基礎設施這三大挑戰。 中國消費者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整體呈現非常積極的態度,人工智能所能帶來的效率及社會提升是消費者支持其發展的主要訴求,而技術應用的安全性則成為主要痛點。近70%的消費者認為強人工智能年代將在2040年以前到來,其中,大年齡層消費群體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態勢更為樂觀,對強人工智能的提前來臨也更具危機感。 自動駕駛作為人工智能在汽車領域的主要應用點,對女性與大年齡層消費人群存在更強的需求吸引力,在經濟更發達且交通環境更復雜的一二線城市中接受程度更高。 對于自動駕駛的應用場景,消費者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低頻次、長距離”的自駕休閑旅游,以及“高頻次、短距離”的上下班代步,同時,特定封閉環境如景區或園區的自動駕駛交通也存在較大需求。在車輛自動駕駛的過程中,46%的消費者表示愿意利用空余時間休息,22%的消費者則選擇同步閱讀,而場景化明顯的活動,例如開會或者購物,則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較低。 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及響應靈活程度是消費者不愿使用自動駕駛的主要痛點,同時高昂的價格也是潛在消費者的重要顧慮之一。接近半數的消費者表示,為自動駕駛功能額外支付的費用少于車價的10%是他們比較能夠接受的價格范圍。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