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16年,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及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進程加快的帶動下,中國車用動力電池需求大幅增長。以比亞迪、中航鋰電、國軒高科、力神、CATL等企業為代表的國內動力電池企業,通過開展投資擴產、自主創新等,產能和產品質量均得到明顯提升,但綜合競爭力仍需要增強。隨著越來越多國際動力電池企業開始在中國投資建廠,本土動力電池企業將面臨更大競爭壓力,因此,國內車用動力電池企業要在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進展上多下功夫。 常見動力電池介紹 目前在車用動力源方面,主要有四種技術路線:鋰離子電池、氫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和鋁空氣電池。其中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和氫燃料電池得到廣泛的應用,而鋁空氣電池尚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能源補給方面,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適用于純電動汽車,但是需要外部充電,而氫燃料電池汽車則需要外部氫氣加注,鋁空氣電池則需要補充鋁板和電解液。就目前來看,鋰離子電池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是要占據主要發展空間的。
鋰電池也各行其道 就動力電池而言,目前,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以及鈦酸鋰電池在電動車領域都有應用。 由于三元鋰電池能力密度高,續航里程相對較長,國內車企乘用車紛紛轉向使用三元鋰電池,包括北汽、比亞迪、江淮等。但三元鋰電池卻存在安全性差、耐高溫性差、壽命差等缺點,2016年初,還被工信部叫停,暫停三元鋰電池客車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 相比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由于安全性能穩定、高溫性能好、重量輕等優勢,越來越多的活躍在電動客車市場。但因其低溫性能差,正極材料振實密度小等缺陷,在微型電池方面不具有優勢。 另外還有一種電池,由于格力董明珠對珠海銀隆的欣賞和支持,使得鈦酸鋰電池進入大眾視野。 鈦酸鋰電池也是鋰電中壽命最長、安全最高的電池。論生命周期,普通鋰離子電池約為1,000~2,000次循環,鈦酸鋰則是3萬次循環,是前者的15倍。但是這種材料的電池有一種天然的缺憾,能量密度偏低,而過去幾年國家的政策支持上都是與續航里程掛鉤的,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更多的受到政策的青睞。而根據最新的補貼政策會簽稿,針對快充型電池有獨立的規定,因此,行業專家推測,未來鈦酸鋰電池將會迎來發展的春天。珠海銀隆已掌握全球頂尖鈦酸鋰核心技術,攻克了業內公認的“五大問題”,實現6分鐘快速充電、耐寬溫、30年循環使用壽命、不起火不爆炸等優良特性。并且銀隆目前正在研究通過鈦酸鋰電池和燃料電池的兩者結合,以解決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的難題。 國外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現狀 當前,日本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居技術領先地位,已制訂至2030年發展規劃,系統地安排研發課題,以維持長期的領先地位,松下、NEC、索尼等著名公司都建有大規模鋰離子電池生產線。韓國LG化學供應的鋰電池已驅動超過3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三星SDI也已成為全球主要的動力電池供應商,提供電池給寶馬、菲亞特、法拉利等。 幾年前奧巴馬政府曾通過經濟刺激方案,將20億美元專門用于支持美國車用鋰離子電池產業的發展,特斯拉汽車與松下聯手正在內華達州興建投資20億美元的超級鋰離子電池工廠。 美國制定了動力蓄電池研發路線,包括由金屬鋰、硅合金等材料作為負極,高電壓材料、空氣、硫作為正極的新體系結構動力電池,以及非鋰體系動力電池等。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外動力電池企業在中國投資建廠。三星SDI、LG化學已經分別在中國西安和南京合資建廠投產,松下大連工廠正在建設中,博世和SK也籌劃在中國建設動力電池工廠。 國內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的鋰離子電池研究項目一直是“863”的重點項目,經過二十多年的持續支持,大部分材料實現了國產化,由追趕期開始向同步發展期過渡,本土總產能居世界第一,支撐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示范推廣。 (1)正極采用磷酸鐵鋰材料,負極采用石墨材料,研發的50Ah能量型電池,能量密度達到136.6Wh/kg,功率密度達到1101W/kg;研發的20Ah能量功率兼顧型電池,能量密度達到106.5h/kg,功率密度達到1119W/kg。 (2)正極采用尖晶石錳酸鋰、鎳鈷錳三元混合材料,負極采用人造石墨材料,研發的25Ah軟包裝能量型電池,能量密度達到162Wh/kg;研發的35Ah能量功率兼顧型電池,能量密度達到135Wh/kg。 (3)正極采用鎳鈷錳三元材料,負極采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間相碳微球等材料,開發的10、15、20、28、30、45Ah的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達到180Wh/kg;開發的2.6Ah18650圓柱形電池,能量密度達到200Wh/kg。 在系統集成技術及能力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和突破。采用磷酸鐵鋰材料的動力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達到90Wh/kg,采用三元材料(18650圓柱形動力電池)的動力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達到110Wh/kg。 在前瞻性技術研究方面,中科院先導計劃支持相關研究所研制出能量密度超過300Wh/kg的鋰離子電池樣品和能量密度超過500Wh/kg的鋰硫電池樣品,但循環壽命及安全性等性能指標還需進一步提升。 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包括關鍵原材料(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等)、動力電池、系統集成、示范應用、回收利用、生產裝備、基礎研發等在內的完善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鏈體系,掌握了動力電池的配方設計、結構設計和制造工藝技術,生產線逐步從半自動中試向全自動大規模制造技術過渡。 在產業布局方面,中國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中原地區和京津冀區域為主的四大動力電池產業化聚集區域。據統計,目前有近100家動力電池企業開展動力電池的研發及產業化工作,有近1000億元產業資金投入,形成近40GWh年產能,技術研發、產業化進展顯著,有力地支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未來車用動力電池發展趨勢 2020年,技術提升階段。新型鋰離子電池實現產業化,能量型鋰離子電池單體比能量達到350Wh/kg,能量功率兼顧型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達到200Wh/kg。動力電池實現智能化制造,產品性能、質量大幅度提升,成本顯著降低,純電動汽車的經濟性與傳統汽油車基本相當,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步入普及應用階段。 2025年,產業發展階段。新型動力電池技術取得顯著進展。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形成2~3家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動力電池公司,國際市場占有率達到30%。固態電池、鋰硫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新體系電池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比能量達到400Wh/kg以上。 2030年,產業成熟階段。新體系電池實現實用化,電池單體比能量達到500Wh/kg以上,成本進一步下降;動力電池技術及產業發展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將以普及應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企業等新能源汽車為主要任務,迫切期待動力電池降低成本、提高性能。研發新型鋰離子電池和新體系電池、提升動力電池智能制造水平、完善驗證測試方法和標準體系,既是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需求,也是我國動力電池發展的關鍵任務,具有緊迫性。 結語 新能源汽車競爭的核心是技術,最迫切的是實現動力電池技術的突破。從目前看,包括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以及純電動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是新能源汽車比較可行的技術選擇。而在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當中,動力電池是技術門檻最高、也是利潤最集中的部分。如果不能掌握動力電池的核心技術,中國新能源汽車注定將舉步維艱。而電池技術的突破,將成為中國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搶占未來行業制高點的最佳切入點。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