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這一點毋庸置疑。 千億元的市場估值吸引了無數投資者的關注。在資本熱捧的趨勢下,眾多自主企業涌上前來,無論主營業務與ADAS技術有沒有關,企業都想進入。當前,這種一哄而上局面讓筆者憶起了10多年前自主企業一窩蜂上自動變速器項目的教訓。
幾十家企業豪言壯志地要研發出中國人的自動變速器,CVT、AT和DCT各大技術路線都有企業涉及。但是目前容大生存艱難,吉利把DSI出售了,奇瑞也剝離了變速器業務。多年過去了,仍在堅持做自動變速器的企業寥寥無幾。筆者認為,目前還沒有一家自主企業能夠過關斬將擁有成熟的自動變速器技術。以至于,自動變速器是自主汽車企業難以治愈的“心頭之痛”。 “家家點火、戶戶冒煙”,這種企業“攤大餅式”布局產業搞研發,結果只能是重復建設,產品雷同,技術沒優勢,也沒法取得市場的突破。沒有市場,就沒有盈利,企業也很難長久維持下去。 自主企業紛紛布局自動變速器技術研發,和目前企業盲目布局智能汽車駕駛技術較為相似。筆者粗略統計一下,目前至少有上百家自主企業正在布局ADAS產業鏈上的產品。 在技術還沒有成熟,市場還沒有完全打開的情況,ADAS布局已經出現重復建設。全球范圍內,有一定競爭優勢的控制算法企業有5家,從ADAS集成商角度上看也不超過10家。在我國,從事ADAS控制算法的自主創業型企業就超過30多家,這還沒有把自己設計控制算法的整車企業計算在內。 目前,這么多企業“迷信”控制算法,希望通過掌握頂層設計成為ADAS產業鏈上的集成商,參與ACC、AEB等各項功能產品的市場競爭。但在ADAS技術各單項功能中,外資零部件巨頭們各有優勢和側重,在激烈的全球性的市場競爭中,如果自主企業沒有優勢技術,是沒有辦法在市場上生存的。 多年來,提及歐美日韓汽車產業發達,我們總說其發展歷史長。在新一輪智能汽車技術浪潮中,自主與外資企業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自主品牌汽車也是立志要掌握智能汽車的關鍵零部件,不能再技術空心化了。 怎么做?盡管有資本的追捧,但畢竟資金、資源及人才都是有限的,這種“攤大餅式”的研發是很難出精品的。 筆者認為,無論ADAS趨勢多好,前景多光明,都不能一哄而上,自主企業之間要各有分工、各有側重,形成合力,共同布局ADAS產業鏈,這樣才有可能占領未來汽車發展的制高點。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