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八屆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理事會擴大會議上公布了《“十三五”汽車工業發展規劃意見稿》(簡稱《意見稿》)。《意見稿》在“十三五”發展目標中專門提及汽車零部件,即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建立從整車到關鍵零部件的完整工業體系和自主研發能力,形成中國品牌核心關鍵零部件的自主供應能力;用于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節能汽車的關鍵零部件、核心材料和器件,其當地配套率達到60%以上。 在“十三五”汽車工業重點任務中,大力發展中國品牌、堅持國際化發展及打造國際水平供應鏈等三個板塊涉及到汽車零部件。比如《意見稿》提出,在行業協會組織主要汽車企業建立“中國品牌建設和推廣聯盟”提到要在零部件采購方面加強合作,在擴大采購規模、降低采購成本的同時集中扶持一批中國品牌零部件企業;產業鏈低端合作向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器件等產業鏈高端的開發及產業化合作的轉變、促進外商獨資、控股零部件企業與中國品牌零部件企業共同發展,并為中國品牌整車發展提供良好條件;繼續引進國外的先進零部件技術和汽車金融、租賃、維修服務的新理念與新方法。 打造國際水平供應鏈是汽車工業“十三五”發展的重點。《意見稿》中的具體舉措,一是促進中國品牌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支持優勢零部件企業抓住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機遇,加快實現由傳統零部件制造向高端、高附加值零部件制造升級,加快形成模塊化、系統化供貨能力。二是行業組織建立和完善零部件認證體系,搭建優秀零部件商推介平臺,促進開展整車與中國品牌零部件企業戰略伙伴計劃,促進形成一批世界級零部件供應商。鼓勵外國品牌零部件企業和中國品牌整車企業合作并在中國開展研究開發及基礎部件、材料采購。三是推進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提高報廢汽車零部件及各種物質的再利用、循環利用和回收利用率。 對于《意見稿》中涉及的汽車零部件板塊的“十三五”規劃目標及重點任務,行業專家、企業界人士有何看法?本報記者采訪了多位行業專家及企業人士,對此進行了多視角解讀。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必須做好頂層設計 汽車零部件散亂差,是困擾中國汽車行業多年的頑疾,嚴重制約著我國邁向汽車強國的步伐。當前汽車產業最大問題是盡快突破零部件核心技術。”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說。 付于武認為,“十三五”期間,我國汽車產業一定要做好頂層設計,把零部件產業核心技術的突破放到產業強國的戰略高度上。“如果汽車零部件產業做不強,汽車強國就做不到應有的高度,但目前我們行業仍沒有統一認識。”這么多年來,政府對汽車零部件產業重要性的認識有所改變,但也沒有相關部門去系統地研究過汽車零部件產業。由于我們沒有把汽車零部件放在應有高度上,所以零部件發展沒有系統規劃。 《意見稿》中對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提及較多,也有一些硬性指標。對此,付于武表示,即使過去三個五年規劃對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控及電機等關鍵零部件有很大支持,但目前汽車零部件的關鍵技術仍然無法與外資競爭,尤其是高品質的電池、電機及電控,仍然大量依賴進口,傳統發動機、變速器、汽車電子等節能汽車技術也嚴重依賴外方,除了個別企業,本土零部件企業在競爭中不占優勢。這些都跟零部件產業布局和認識沒有在統一高度有關。 付于武認為,我國要系統解決汽車零部件發展問題,需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建立自主的創新體系。付于武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要做好跨界產學研相融合,特別是在關鍵零部件領域的共性研究。比如,日本剛剛發布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聯盟就聯合了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歐美汽車界也是這樣,其實中國更有條件成立跨界聯盟來解決汽車產業發展的問題。 “2015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有很好的國際并購表現。我們應該鼓勵汽車零部件企業走出去,通過收購海外企業提升技術實力和市場配套份額。 付于武認為,“十三五”期間,我國要把汽車零部件研究清楚并放在一定高度,堅持以企業為主體,產業協作包括扶優扶強、跨界戰略聯盟、金融投資等,引導一批有志向企業進入零部件產業,全面出擊協同發展,才會使目前的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現狀有所改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正研究重點零部件企業扶持方案 “‘十三五’期間,圍繞做強汽車工業,零部件行業如何提供相應支撐?在汽車零部件板塊,或將重點扶持節能、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等關鍵零部件技術的突破,同時進一步提升傳統零部件的質量和可靠性,比如在輕量化、新材料技術上有所升級。在此期間,我國汽車行業在重要關鍵零部件技術的突破、品牌的培育等方面都會有所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 葉盛基表示,雖然在《意見稿》中沒有太多提及傳統零部件,主要是篇幅有限,不可能寫得太細,但在其他章節上對零部件都有綜合描述,比如現存的不足、改進空間,以及如何促進零部件產業發展。他認為,“十二五”期間,汽車零部件在規模上及自主研究能力上都有長足的進步,我們相信,“十三五”期間汽車電子等關鍵零部件技術會有所突破。 對于如何更好地幫助中國品牌零部件企業持續發展這個話題,葉盛基表示,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研究鼓勵幫扶一些重要領域的重點零部件企業的方案,并嘗試進行專項扶持。他表示,目前政府部門已經意識到汽車零部件跟進不夠,“十三五”期間整零關系會有所改進。 大力發展中國品牌,是此次《意見稿》提出的重點任務之一。對此,葉盛基認為,中國品牌的塑造涉及整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需要企業苦練內功,在技術、產品質量及品牌認識度上都有一定提升。此外,在“十三五”期間,我們也要大力宣傳中國品牌,加快提升中國品牌零部件企業的影響力。 亞太股份副總經理施正堂:智能汽車技術還有三年機遇期 “《意見稿》中提及智能汽車的關鍵零部件技術,對智能汽車市場的推動是比較積極的。”亞太股份副總經理施正堂認為,從《意見稿》中可以預見到,未來產業政策可能會對輪轂電機、智能駕駛等新技術扶持更多。 施正堂認為,“十三五”期間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主要機遇在智能汽車上。盡管博世、大陸等外資進入比我們早,但目前很多產品和技術仍然處于研發培育期。“自主企業要抓住這三年的培育期,努力趕上外資的技術水平。”施正堂認為,每家企業的路徑都不會完全一樣,但有一些共性,比如一是在國外設立研發機構、引進高端研發人才洞察國際技術趨勢等;二是產學研合作,比如與國內名校和研究機構合作,共同攻克技術難題;三是跟行業聯盟合作開發技術。此外,企業也可以考慮引進海外的團隊等。 “十二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技術提升不大,電池與日韓有差距,電機電控與歐美更有差距,轉向器、制動器等關鍵技術也是被外資控制。對此施正堂認為,關鍵零部件技術的創新要以企業為主體,當然政府要做好導向作用,除了發展戰略的引導,也需要創新及產業資金的扶持,以及減少稅收的支持等。 施正堂認為,“十三五”期間,我國會培育一些在細分市場和關鍵零部件技術領域的領軍企業,與外資零部件巨頭抗衡。 江蘇科達車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洪貴:民營零部件企業需更多支持 “在我國,民營汽車零部件企業已成為我國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很多企業的發展正面臨關鍵的轉型期,需要政府更多支持。”江蘇科達車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洪貴說。 張洪貴認為,民營汽車零部件企業大多以傳統產業為主,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和經濟的杠桿,引導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業率先發展高科技產業。對民營汽車零部件自身來說,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必須加大技術開發的投入,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主導產品,增強技術裝備,成為技術創新和開發投入及推廣的主體。應實行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開放的穩定的合作關系,吸收消化國際上先進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術優勢。 他還表示,在不斷變幻的市場競爭中,民營零部件企業更應更新觀念,盡快強化國際化經營與競爭的意識,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來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