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提升汽車業綠色制造水平,工信部將發布《汽車有害物質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在產品設計、原材料選擇、加工技術工藝等全過程推進綠色制造、綠色產品、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并推行年度發展報告制度,開展綠色評價,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 綠色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方向之一。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告訴記者,中國制造業依然 沒有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發展模式。工信部要大力推行生態設計,從方案設計時就考慮產品制造對環境、資源的影響,從而在原料選擇、生產工藝、綠色 消費、有效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統籌考慮綠色發展。 汽車行業是綠色制造的重要領域。一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具成長潛力的汽車市場之一;另一方面,汽車行業是典型的 資源密集型行業。我國作為汽車制造大國,尚未擺脫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模式,生產汽車每年消耗上千萬噸鋼鐵、上百萬噸塑料,以及大量橡膠、玻璃、紡織品、有色 金屬和各種化工產品等。 此外,鉛、汞等有害物質被廣泛應用在汽車鋼材、玻璃等部件中。因此,加強汽車有害物質管理,提高報廢汽車的回收利用率,可以降低成本,緩解汽車行業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降低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畢俊生表示,綠色制造也是提升我國汽車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需要。 目前,我國汽車企業已經開始樹立汽車產品限制使用有害物質和提高回收利用率的管理理念,并有一定的技術儲備。 比如,江淮汽車從車外到車內全面推廣應用綠色環保材料,淘汰取締有污染、有毒害、有異味的汽車生產材料;廣汽豐田在車輛的開發設計階段,就盡力采用可回收 材料和便于回收利用的巧妙結構;濰柴集團則建成了高起點、專業化、規模化的發動機再制造基地。 據調查,我國70%的汽車企業已經開始建立有害物質和回收利用率管理體系,鉛、鎘等有害物質含量的達標率約 90%,可回收利用率達90%左右。但行業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目前有害物質使用管理僅相當于歐洲2008年的管理水平,使得我國 汽車產品難以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差距的一個重要表現是,沒有從源頭有效控制有害物質使用,沒有開展易拆解、易回收性設計與綠色選材等先進技 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畢俊生說。即將發布的《要求》強調了生態設計,要求汽車生產企業在設計生產階段就采取環境友好的設計方案,確保產品具有良好的可拆 解和易拆解性,便于回收利用階段的拆解以及材料的分揀,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和效益。 同時,《要求》還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打造綠色供應鏈。要求汽車生產企業向各級零部件和材料供應商傳遞相 關管理要求,在零部件和材料的設計生產階段盡可能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產生量少等有利于環保的材料、技術和工藝,落實材料標識要求,并向下游回收拆解 企業通過適當的途徑和方式發布《汽車拆解指導手冊》,說明汽車主要零部件的材料和有害物質使用信息,支撐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實現環保、高效、安全、精細 拆解。 “工信部將強化綠色監管,開展綠色評價。”畢俊生透露說,汽車生產企業要定期報送有害物質使用及可回收利用率等相關數據和信息,并推行年度信息披露制度,工信部每年將向社會公布相關信息,引導綠色消費,利用市場機制推動企業提高環保水平。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