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多元化一直是各界熱議的話題,能夠將觸角伸向多個領域,且借助這些領域為自身增加更多的業績增長點,是這些多元化企業決策的初衷,但是更多的時候,往往會事與愿違,這就要求企業的決策者對自身和市場環境有清晰的認識。 南京埃斯頓自動控制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埃斯頓”)副總經理戴安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多次調整業務板塊,但每一次跨界發展,都是以專業化發展為目標,對涉足的每個領域進行深度的研究和拓展,才能做到后來居上。 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業務調整 “我們現在主要有四個板塊的業務,包括應用于金屬成形機床的數控系統、電液伺服系統、廣泛適用于各種智能裝備的交流伺服系統和工業機器人及成套設備。”戴安剛告訴記者,埃斯頓多元化跨界走市場,每一個板塊業務的增加,都是公司決策層根據市場需求做出的決策。 資料顯示,埃斯頓成立于1993年,成立之初主營鍛壓機械自動化。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制造業領域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到2000年前后,已經在鍛壓機械自動化領域取得領先地位的埃斯頓卻遭遇了來自成長和同行的各種壓力。 戴安剛解釋,壓力來源于埃斯頓雖然在鍛壓機床自動化業務方面居于行業龍頭地位,但是鍛壓機床整體市場規模并不大,一直在該領域縱深發展的企業,很難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于是,埃斯頓決策層開始考慮公司的長久發展,當時在國內還無人涉足的伺服市場引起了埃斯頓的關注。據了解,伺服系統是工業自動化控制的基礎性元器件,其在制造業領域應用極其廣泛,在諸如機床、印刷設備、包裝設備、紡織設備、激光加工設備、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等領域都有用到。 “當時中國的伺服市場幾乎全被國外品牌占據,而且價格十分昂貴。眼下,正處于快速發展中的中國制造業,隨著對工藝精度、加工效率和工作可靠性等要求的不斷提高,也急需大量更具性價比優勢的交流伺服系統。國內企業對伺服的國產化,需求強烈。”戴安剛告訴記者。 于是,埃斯特決定挺進伺服領域。這是在企業沒有任何技術儲備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可謂走出了極具風險的一步棋。如今十多年過去了,雖然國外品牌在中國伺服市場仍有優勢,但國產品牌已經崛起,實現了與國際大牌的分庭抗爭。可見,埃斯頓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伺服跨界的成功并沒有止住埃斯頓業務調整的步伐。2010年,埃斯頓再次出人意料地跨界跨進入熱鬧的機器人產業。“這取決于埃斯頓下游客戶的一致性,我們的數控系統、伺服系統都是賣給第三方企業,我們很多業務面臨的客戶是一樣的,機器人也是,這樣可以與我們的業務形成協同與合力。”戴安剛指出。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