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問題是硬障礙 面對不利的市場環境,我國機床工具企業如何突圍?陳惠仁一口氣開出了五劑藥方。 一是高端產品力爭跨過兩道門檻。高端產品發展須經歷三個階段:能做、做好、做出市場競爭力。業內外有很多人存在認識誤區,以為達到了能做的境界就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了。所謂能做,是指具備了高端產品的功能,即滿足基本參數。過去幾十年,我們在不斷產生“世界先進水平”,但基本停留在能做的水平,即“形似神不似”,精度、速度、可靠性差距很大。往往速度一快,精度就沒了。 “當然,能做也是一大進步。”陳惠仁說,“過去十年,從不能做到能做,這是行業的大成就,但這只是個過渡階段。功能具備了,性能也得上來,這樣才能用。但仍然不一定有競爭力,還需要提高性價比和服務。” 做好和做出競爭力,這兩道門檻是一定要跨過去的。現在最大的障礙就是,業內很多人認為,由能做到做好是最后一公里(以全程一百公里計),實際上只走了五十公里。如此,是跨越不了這兩道門檻的。因為認識決定行為,要跨越需要大投入,而誰也不會在最后一公里大舉投入。 二是走市場專業化之路。如果比較低端產品和高端產品,那么,低端產品往往和功能通用性相伴,主要服務形式是為客戶提供通用實物產品;高端產品往往是客戶化,立足滿足特殊需求,往往與整體解決方案相伴。 如今,機床工具企業出于本能,都加大了市場開拓力度,其思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從廣度上做文章,即擴大市場覆蓋面,撒大網,滅死角;另一類是從深度上做文章,即瞄準有限的點,深入挖掘。 前者還在追求量的擴張,在走老路;后者才是結構升級,是質的提升,是深入分析細分市場的結果。研究細分市場就會帶來市場專業化。 專業化不能籠統地說,沈陽機床做車床,上海機床做磨床,那是產品專業化,是面向內部的專業化,這無疑是對的,但在高端市場就會失靈。高端市場需要市場專業化,即企業不是做某種產品而是專門為某個行業服務,現在中國幾乎沒有這樣的企業。
例如,給汽車發動機做裝備,都是德國和美國的公司,一共也就十幾家,這些企業不給別的行業服務,只做汽車發動機制造專家。如果沒有這樣的決心和定力,又如何進入這一行業呢?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