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二次工業革命還未完成,以德國主導的“工業4.0”已經風靡全球,來勢洶洶。它為人類描繪了一幅新的圖景:在一個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世界里,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滲透到所有的關鍵領域,延續百年的制造產業鏈分工將顛覆重組,傳統的工業部門將打破界線,創造新價值的過程發生改變,并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商業模式。 中國是汽車制造大國,但不是強國,促進我國汽車制造向汽車智造轉型升級,一直是汽車人的中國夢。很多有識之士開始思考、討論,這場由德國人挑起的“工業4.0科技競賽”會對我國汽車產業造成什么影響和改變,我國汽車產業應該如何應對。 “目前,‘工業4.0’是比較熱的話題。這個由德國聯盟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聯手推動的戰略性項目,被看作是提振德國制造業的有力催化劑,也被認為將是全球制造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王曉明認為,“工業4.0”將會對全球產業體系格局造成重大影響。據悉,中國版工業4.0規劃《中國制造業發展綱要(2015~2025)》初稿已完成,該規劃或將于今年上半年出臺。 王曉明認為,“工業4.0”是基于現代技術重大創新,諸如:大數據、物聯網、新材料、3D打印、智能機器人等綜合起來,在制造業進行組合式創新。“把一些獨立的生產車間、工廠通過網絡連起來,把生產的不同流程,上下層級、空間分割(決策、信息),通過物聯網、互聯網整合起來,就是工業4.0的內涵。”王曉明說,“但‘工業4.0’并不僅僅整合制造環節,還要整合設計、服務,即制造業的兩端,將整個產業鏈通過物聯網進行信息化。” 諸多人士分析,在中國最早應用“工業4.0”概念的領域可能是汽車產業。 模式創新引導汽車技術創新 德國的汽車制造業一直處于強勢地位,但也面臨信息網絡化對汽車產業的強勢入侵。“美國的信息通信產業在全球領跑,像特斯拉以信息數據作為競爭力進入汽車行業,讓德國很有危機感,提出‘工業4.0’是為了搶占制高點。”王曉明表示。
未來的汽車產業布局要上升到以數據和網絡為核心對產業進行整合和控制的層次。據王曉明介紹,把數據信息的優勢與汽車制造業進行整合,產業分工格局會發生重大變化,形成價值鏈分工。占領不了高端的價值鏈,分得的利益會很少。中國如果沒有應對措施,汽車產業會處在價值鏈的低端,淪為工廠。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