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公司中石油旗下最大的、最“古老”的油田公司——大慶油田出臺新招工政策:老職工的子女如畢業于“二本”非石油專業或“三本”將無法直接“接班”,而要通過考試。部分職工及其子女集體表示反對。這是那個以王進喜為標志的激情迸射、高歌奉獻的遙遠年代,與推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當下時代的一次對撞。 一邊是現代企業科學用人的制度合理性;一邊是半輩子奉獻體制,體制曾“包辦一切”的歷史合理性。這次對撞也許預示著超級國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之路的復雜與漫長。 “這場考試比高考還重要。”4月里發生在中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慶油田)大樓前的集體意愿表達沒有取得效果,24歲的顏璐(化名)只得恢復了中學時的作息。每天上午7點起床,晚上12點睡覺。未來的一個月里,她要復習7科考試內容。只為了考回油田,穿上父母身上的紅色石油工人制服。 一個月以前,顏璐和她的家人們覺得這場考試對他們而言是不公平的。為此,老職工們從4月8日起,持續半個月在大慶油田大廈前表達他們的反對。 反對,是因為大慶油田今年改變了對于該公司職工子女“包分配”的政策:部分“二本”和“三本”院校的子女不再像過去那樣隨時可以上崗,而是需通過委托培訓一年的方式,擇優錄取。 “我們是石油子弟。”顏璐和她的同學們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是他們引以為豪的稱號。這稱號不僅意味著榮譽—他們是王進喜等“石油大會戰”前輩的后代;更意味著相對優越的境遇—上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浪潮席卷全國時,大批國企職工被迫下崗走入社會,而油田職工卻只有少部分買斷工齡,大部分職工收入穩定增長至今。大慶也因此成為這些國有企業職工心中的世外桃源。 2014年大慶油田變革招工制度,對三本和部分二本職工子女進行招考的消息傳出后,大慶的近千名待業青年、應屆畢業生以及他們的家長組成了廣場上這支反對隊伍。在他們看來,“到油田公司工作就像回家那樣理所當然”。 回到大慶 就讀于某“三本”院校大四的顏璐本打算回大慶油田工作,但新招工政策令其必須先考試。 在2014年4月7日前,顏璐一直認為自己四年在外的求學就是為“回到大慶”而做的準備。
顏璐在哈爾濱一所“三本”院校讀工商管理專業,今年大四畢業。當其他同學為就業奔波時,她拒絕了北京一家廣告公司月薪4000元的工作,“從沒想過找工作的事”。顏璐琢磨的是大慶哪個井隊附近飯店更多,仿佛她已經成為這個大慶油田正式的一員。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