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關于合資股比是否應該放開的爭論異常激烈。其實,合資股比放開本不是一個問題,因為合資都有期限,不可能永遠合下去也不應該永遠合下去,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既然合資企業都會有分手的一天,放開股比就不是一個大不了的問題。不敢放開股比恰恰證明了某些企業缺乏獨立的核心競爭能力。 有關部門負責人最近表示,產權制度改革是搞好競爭性領域國企改革的關鍵,首先,產權結構要合理,比例要符合市場競爭的要求。其次,要一定比例地引進民營經濟,把兩種所有制產權的體制優勢融合起來。這其中需要突破的是經營者持股,包括員工持股的問題,科技類企業要積極推進經營者和技術人員持股。此外,相應的公司治理、運營機制、人才素質、技術創新、管理文化等等都需要進行一系列相應的配套改革。 有關部門表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頭戲”,一方面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與國有資本共同發展,另一方面促進國有企業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運行機制。推動企業在改制上市、兼并重組、項目投資等方面積極引入民間資本和戰略投資者,全面推進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另一個關鍵環節是深化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包括推進規范董事會建設,建立健全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探索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深化國有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探索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辦法等等。 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不久前表示,將加大與社會資本和非公資本開展合作、合資力度,準備將現有存量資產再度組合,向社會資本、民營資本開放,借以調整資產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廣東省國資委最近明確提出,國有股權出讓不設下限,并計劃到2020年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比重超過80%,二級及以下競爭性國有企業基本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 據報道,監管部門將按照功能將現有國企劃分為四類:第一類是純公益類企業,包括軍工、糧鹽等國企,它們的主要目的是服務社會;第二類是純市場類企業,包括汽車、電子等國企,它們的主要目的是盈利;還有介于這二者之間的企業。這就說明汽車行業改革的方向是更加開放,不存在國資絕對控股問題。 有人認為,現在不能放開合資股比是因為還沒有準備好。那么應該做哪些準備?最重要的就是搞好國有企業改革,對內放開股比。民營資本的進入將會帶來新的改革推動力。比如引進職業經理人制度,可能出現非中共黨員經理,也可能出現外籍經理,那么按現在黨管干部和常委決定大事的管理辦法就不適用了。這樣的問題還很多。 現在要命的問題是,若干只能靠國家政策以及合資企業生存的汽車公司,不必等放開合資股比,在國企改革大浪的沖擊下,它們的命運已經很令人擔憂。(Balance)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